【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徐英]蒙古族马鞭制作的田野调查
——以材料、装饰及工艺为主要调查内容
  作者:徐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8 | 点击数:24245
 

    笔者下去进行田野调查,就是按照这个线索逐一进行考察的。调查的时间,是2009年8月~9月间,调查的地点是位于科尔沁草原上的几个旗县,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辖境内的科右中旗、科右前旗、扎赉特旗,通辽市辖境内的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赤峰市辖境内的阿鲁科尔沁旗,吉林省辖境内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调查人员包括笔者,还有笔者的同事萨日娜副教授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敖敦其木格副教授,她们作为向导和翻译同行。科尔沁草原也是她们的家乡,因此,她们的加入为此次田野调查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

  在逐一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有的师傅出远门不在,有的师傅生病了不能接待,其中,调查访问次数多,且调查内容比较详尽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的科尔沁蒙古族马具制作大师图门乌力吉老师傅。

  据史料记载,在科尔沁草原上,在清朝末年之前,几乎完全是牧区,农耕的百姓只是很少一部分,不占据科尔沁草原地区经济文化模式构成的主要部分。简言之,这里是游牧文化的天下。因为是游牧,几乎所有的牧人或多或少都会自己制作简单的马具,当然,制作的水平有高下之分。也有专门制作马具的师傅,但职业化的程度并不明显,有牧人找上门来订制马具,他就做,空闲的时间里,他也是放牧的牧人。根本没有专业的马具工匠,都是牧人自己制作鞍具。清末以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漂亮的马鞍具,这才促成了马鞍匠的职业化。而且,鞍具的制作已经远远超出实用的功能,原来屈居次要位置的审美功能反而大大提升,成为马具制作工匠首先关注的问题。恰是这种马具实用功能的变化,造成了现代马具制作的多样化及装饰的多元化,引起诸多研究者的关注。

  在科尔沁草原上走访制作马具的蒙古族手工艺人时,调查访问最细致也是收获最大的,当属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的图门乌力吉老师傅,本文即是以他提供的素材为主,集其他手工艺人的调查材料作为补充,而完成本次调查报告的。

  图门乌力吉老师傅今年62岁,是科尔沁草原上远近闻名的马具制作大师,他亲手制作的马具极富蒙古族传统马具的韵味,整个制作过程几乎是从头到尾,全部为手工制作,突出体现了蒙古族手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因为马具的制作材料包括皮子、铁、铅、铜、铝、木头、骨头、织品等多种材料,还要有熟皮子、金属加工、木匠、手工雕刻等多种技艺,因此,它要求一位制作马鞍具的工匠,不仅要掌握多种材料的制作加工技艺,还要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品相。

  笔者访问调查的其他几位蒙古族手工艺人,都是在制作马鞍具的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如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岱乡的马具制作师傅呼和,皮艺是他的专长;兴安盟科右前旗中心屯的马具制作师傅哈斯潮鲁,制作马镫是他的专长;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大林镇的纳木吉勒师傅,制作马鞍子是其专长。而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则是以能够制作全套的马具而闻名科尔沁草原。

  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告诉我,他制作蒙古族马具已经40多年了,自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件,反正现在是成竹在胸,只要接到订货,他问上几句就立即知道对方要什么样的鞍具,也知道自己多长时间可以制作完成。因为,他太熟悉马具了。由于图门乌力吉老师傅的手艺在科尔沁草原上十分有名,因此,老师傅现在制作马鞍具的活计是应接不暇。我去访问他时,图门乌力吉老师傅正在制作的这幅马鞍具(见上图),就是应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博物馆之约专门制作的,整个费用是1万元,全部传统材料,全部手工制作,全部传统工艺。

  制作全套的马具并不容易,图门乌力吉老师傅都能拿得下来,而图门乌力吉老师傅最为擅长的手艺是制作马鞭子,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制作的各种款式的马鞭子(见左图),不论从材料、工艺、款型、装饰上,都是最优秀的,在科尔沁草原上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远近闻名。许多牧人是慕名而来,专门要买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制作的马鞭子,因为货真价实,不掺假,用起来既实惠耐用,又美观大方。过去,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制作马鞭子,多数是人家送来材料,他帮助加工,有时是认识的牧人,也不要什么钱。老人觉得自己的手艺有人欣赏,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现在,需要马鞭子的人多了,经济效益也显现出来,图门老师傅的这套手艺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从制作材料来看,制作马鞭子的杆儿,大都是以牛骨头为原材料,牛骨头当然要选择上好的骨头,还要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的加工制作——即先要用开水反复煮,去除骨头内外的油脂,防止以后生蛀虫。再根据长短不同的需求断开、打磨、掏孔、抛光、雕刻。这是传统的马鞭杆儿的做法,如果上讲究的,要用红木、紫檀甚至银质材料制作。雕刻也格外精心,图案复杂多变,在制作一些作为收藏品用的马鞭子时,那就要其他材料制作鞭杆儿,通常是用一种专门的石头制作马鞭杆儿,当然也要进行打磨、掏孔、穿环儿,还要雕刻。其余如名贵的红木、紫檀、白根檀等材料,也会用来制作马鞭子的鞭杆儿,那几乎都是按照工艺品和藏品的规格来制作的,当然,售价自然不斐。

  现在,图门乌力吉师傅制作马鞭子的鞭杆儿多使用牛骨,当然,如果碰到专门收藏蒙古族马鞭子的收藏家或者博物馆等,来订做专门用来收藏陈列的马鞭子,图门乌力吉来人也根据订户的要求专门用名贵材料来制作马鞭子,这样的藏品也被许多个人和单位购走。老人告诉我说,他前不久利用白根香木质材料制作了一款高档马鞭子,一下子卖了1700多元。白根香做鞭杆儿很有讲究,不仅好看,材质本身还是药材。

  现在,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制作的马鞭子杆儿,就制作材料而言,多用的是当地产的牛骨头。制作工艺技术,已经是轻车熟路了。鞭子杆儿上的装饰纹样,都是他自己雕刻的(见右图)的杰作,从开始简单的花卉、几何纹样,到后来比较复杂的动物纹样和八仙纹样等不等,反正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这些雕刻的纹样和技法,都烂熟于图门乌力吉老师傅的心中,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当然,鞭杆上的雕刻越精细,售价就越高。老人现在将雕刻鞭杆儿当作一种乐趣,自己常常动脑筋不断地推陈出新,除了科尔沁草原上的各种花卉、自然景观、装饰符号等,一一雕刻在自己乐此不疲的鞭杆儿上之外,还将许多造型复杂的人物、风景、甚至社会活动的场景,雕刻在他制作的马鞭子杆儿上。这些纹样图案,反映着科尔沁蒙古人当年游牧生产生活的场景,依然是那样的粗犷、古朴,那样有序,那样率真。对于鞭杆儿的装饰手法,除去雕刻以外,还用了镶嵌、绘制等工艺技法,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效果。

  而笔者访问的其他几位制作马具的师傅,如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东查干乡的胡格吉勒图师傅,还有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查日苏镇的纳沁师傅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套浩太乡的佟国仁师傅,他们马鞭杆儿的制作,不论从材料、装饰到工艺,与图门乌力吉老师傅比起来,就略显简单。鞭杆儿使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普通木头,也没有太多的雕刻纹样,工艺也十分简单,用小车床一车就完事了。而图门乌力吉师傅制作的鞭杆儿,从选料、制作、加工到装饰,每一个环节都精工细做,自然不一般。

  马鞭子的主体——鞭子——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里边作为核心部分的生硬的牛皮芯儿(见右图,是一捆已经制作成半成品的马鞭子牛皮芯儿部分,呈蜷曲的长条状)和外边由柔软的狗皮条(见左图,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在整理狗皮,将起切割成条状物)组成的编织层。里边的牛皮芯儿要坚硬直挺,外边环绕的狗皮编织物要松紧适度,有弹性,这样的马鞭子才好用。

  制作马鞭子首先要有上好的皮子,图门乌力吉师傅制作马具所用之皮,是从几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购进的。一张牛皮原材料大约380元左右,他说,那里的牛皮质量好,不怕费钱,要制作出让人竖大拇指的马鞭子,就要用最好的原材料。

  通常的情况下,为了裹在里边的牛皮芯儿坚硬挺直,生牛皮不用专门熟,只需弄湿后,切成条紧紧地卷好,等干了以后,坚硬无比,铁条然。而狗皮则要选择上好的狗皮,认真熟皮。既要使狗皮脱脂,又要在鞣制的过程中除去毛发而不弄坏皮子。我访问的其他几位制作马具的师傅都是采用草原上传统的鞣皮方法,即采用酸奶子加食盐或者是散糜子面加食盐的土法,鞣制牛皮和狗皮。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岱乡的制作马具的师傅呼和,擅长笼头制作等马具中皮艺的部分,除去自己收购皮子鞣制皮子外,应急的时候,还买别人鞣制好的牛皮。而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制作鞭子所用的牛皮和狗皮全部是自己选料加工,特别是鞣制皮子,他自有自己的一套绝招。除去上面提到的传统鞣皮方法之外,他还将动物的内脏(特别是肝脏)捣烂,涂在皮子上,卷起来后大约2天~3天的时间就发酵了,然后再配上草原上各种带有药性的花卉来鞣制,当然,配方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且,根据不同的皮子质地,采用不同的配方,经过浸泡、脱脂、去肉、静置、甩水、回潮、铲软等工序,图门乌力吉老师傅鞣制出来的狗皮成品即便再进行染色,也不发硬,皮板也不黄。他鞣制的狗皮,出材率大,皮板柔软,重量轻。

  有了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款式,说到马鞭的款式,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告诉我说,他制作的马鞭的款式,同传统样式的蒙古族马鞭子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基本上保持了科尔沁蒙古族代代相传的马鞭子的传统样式,这也是为什么科尔沁草原上的牧人们,十分喜欢用图门乌力吉师老傅制作的马鞭子的原因。

  为了继承科尔沁草原上马具制作的传统,延续蒙古族手工艺产品制作的原汁原味,图门乌力吉师傅多年来一直四处搜求一些年代久远的马鞭子,然后买回来,一一拆开来仔细研究琢磨,再将其一次次复原。这样反复多次后,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对于科尔沁草原上蒙古牧人用各式马鞭子的结构方式、用料特点、工艺技法等等了然于胸。又经过多年的实际操作和刻苦实践,他可以用一点儿也不走样儿的原材料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出不同款式的马鞭子。而且,在不断摸索创新中,他努力使出自自己手中的马具更加耐用、美观。现在,对于马鞭子的制作,图门乌力吉老师傅可以说是终于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一条美观、结实、耐用的马鞭子,他一天的功夫就能完成全部制作工序,到了晚上,一条成品马鞭子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艺术人类学网 2010-05-14

上一条: ·[陈俊 李祥林]鬼狐之下藏真态 云鬟雾鬓入梦来
下一条: ·[孟宪实]试论唐代西域的民间结社
   相关链接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李公明]近代手工艺人研究中的政治与历史视角
·[何红艳 金惠萍]科尔沁蒙古族植物花卉纹样的文化解读·[孙发成]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的蜕变
·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的蜕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