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丹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贵州省诸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笔者搜集整理译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苗族贾理》,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文化内涵十分厚重且濒临失传的口传古代经典,亟待抢救与保护,而人们首先要认知它,才会产生这种文化自觉。因此特不揣冒昧将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收获体会,写成此拙文,试图对《苗族贾理》文化做一次较全面的简要评介。拙文仅是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敬请专家学者与知情人不吝赐教!
贾师演唱《苗族贾理》 (王启征 摄)
《苗族贾理》基本情况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和黔南州十来个县市的苗族地区,世代流传着一部苗语称之为Jax(音“贾”)的口传经典。在流传地区的苗语中,作为词语的“贾”具有“讲、说、论、辩”等释义;而作为一部经典称谓,“贾”既是对这类亦诵亦歌的口头诗体作品样式总的专称,也是对这种样式的单篇作品的通称,其涵义为“贾理”(一言以蔽之,就是“《Jax》所阐述之理”),或称“苗族贾理”(在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用此称)。它在苗族民间文化体系中是一个独立的文类,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和互有联系的部分组成,总篇幅超过1万行。它是一部在当地苗族人民当中最具权威和影响的古籍经典,是苗族文化内涵最为厚重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文学、史学、哲学、法学、民俗学、自然科学、巫学、语言学等的综合集成,是一部古代苗族的“百科全书”、“法典”、“圣经”。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苗族农耕社会与苗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面貌。2008年,《苗族贾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苗族贾理》。
《苗族贾理》历来靠口头传承,口授心记。如果仅从“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可以把《苗族贾理》列在民间文学一类(在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是如此),但其内涵则远远超出了民间文学的范畴。因为它的内容广博精深,包含了古代苗族关于社会与自然的道理、源理、哲理、伦理、法理、心理及习惯、禁忌等实体性内容和叙理、辩理、判理等程序性内容,集中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的自然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一部帮助人们了解、研究、认识苗族的历史渊源、社会性质、社会结构、民族关系、迁徙史、习惯法、伦理道德、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哲学思想、原始宗教、语言文化、古代科技的珍贵古籍与指南。
《苗族贾理》作为一部在黔东南流传千年的口传经典,有固定的传统的篇章框架,分为“支”(苗语直译,相当于汉语的部、篇)、“串”或“朵”(苗语直译,相当于汉语的章、节)。过去的大贾师差不多都能诵唱这些传统的篇章。但是由于传承的变异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贾师,师承不一样,其篇、章、节划分及冠名亦有所不同,其传承的内容在细节、繁简方面,在曲调、风格、语言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苗族贾理》内容广博精深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部苗—汉文双语对照的《苗族贾理》,由凡例、序、前言、正文及附录、后记组成,其中正文有11篇80多个章节,注释丰富,兼有插图。全书共80多万字,内容广博精深,是苗族历史生活和文化特征的镜子,也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和理想的镜子。目前所知,其记载的内容至少涉及到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贾理、苗族芦笙舞锦鸡舞、苗族蜡染、苗族木鼓舞、苗族铜鼓舞、苗族鼓藏节、苗族芒筒芦笙音乐、苗年、苗族服饰、水书习俗、水族端节)和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历法、苗族婚俗、苗族祭尤节、苗族扫寨)。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教授莅临丹寨考察非遗保护工作时,称赞《苗族贾理》是“国宝中的国宝,很有价值”。
《苗族贾理》精装本上下册 (王启征 摄)
《序贾篇》宣示《苗族贾理》是祖先留下的经典,由贾师、理老等传承掌握,用以教育人、解纠纷、断案件、祭神灵,维护社会和谐。它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苗族贾理》这部口传古籍巨著的渊源、价值、功能和地位。
《创世篇》讲述开天辟地、铸日造月、人类及植物动物与鬼神邪煞产生、制订历法、议榔立市、祭元祖吃鼓藏等远古传说。其中说孵出人、雷、龙等的12个蛋是宝瑙妈妈受丈夫翁公精气怀孕而生,这与《苗族古歌》说的枫树心生出蝴蝶,蝴蝶妈妈与水泡沫游方怀孕生出了12个蛋,孵出了人类祖先等说法不同。该篇还记载或反映了火的发明、苗历、冶金、度量衡器具制作、造船等重要的古代自然科技信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