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郝瑞:在比较中才能真正了解本民族文化
——访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郝瑞
  作者:周悦 朱高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6 | 点击数:11585
 

  郝瑞(Stevan Harrell),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1988—1993年担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与国际研究所教授,1993—1999年担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主任,1999年开始担任华盛顿大学博克自然历史文化博物馆民族学部亚洲项目主任。作为一名人类学学者,他以坚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族群关系和民族认同、宗族社会组织、家庭结构、民间信仰、经济变迁等都有深入研究。从1988年开始,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他曾经多次到中国西南地区访问、作讲座、进行田野调查,对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彝族历史、族群认同、文化变迁、教育、彝学史等问题进行了学理性的思考、研究和梳理。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西南族群研究和彝学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著述,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郝瑞曾于2001年在美国《人类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s Anthropology)发表了《改革的人类学和人类学的改革——中国人类学复苏与进步的人类学叙述》一文,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情况。除了学术专著以外,郝瑞还以不同的实践方式,直接参与了中国人类学的变革过程。


 

  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星罗棋布的考古遗迹,这使我国的人类学资源非常富饶,吸引了众多国际人类学者的关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多次到中国进行田野调查,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西南族群研究和彝学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著述,在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西南区域人类学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在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期间,郝瑞就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方面的优势、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方面的优势

  记者:您好,在中国大陆,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或从业者往往很难回答“你们专业是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请问,您在美国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郝瑞:人类学是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我碰到过很多,很多人分不清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我想引起这种问题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种可能是,有人没有分清人类学和考古学这两个词,当有些人知道我是人类学家,他们会问:“你最近玩了哪些地方”,“你玩了哪些文物”,“好不好玩”。第二种可能是,有的人不太了解人类学,不知道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有人会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一些所谓原始民族、原始文化的学科。当然,七八十年前这种看法是对的,但是现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扩展,可以研究某一个群体的文化,比如说可以研究北京某栋高楼里面的一个人群,或是研究一支球队,我目前正在做纽约一个比较贫穷地区的贩毒青年群体的研究。第三种可能是,人们虽然清楚人类学的内容是什么,但不知道这个学科有什么意义,他们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人类学,而不去学工科、法律这样很实用的学科。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其他的社会科学和学科,尤其是经济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重视。比如奥巴马有两个经济顾问团,诺贝尔奖包括经济学,但没有人类学。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学用一些很简单的规则来解释人类生活的局限性,所以我想为这个不引人注目的学科做点事情。

  记者:您认为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方面有怎样的优势?

  郝瑞:仅仅依靠一个学科,是无法真正了解人类行为的。人类学可以长期在一个地方调查,乃至融入当地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详细了解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地方的人,这是人类学的一个优势。

  比如对纽约街上贩毒人群的研究,从统计性的社会学能了解在纽约街上贩毒的那些人的情况吗?不见得。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这些行为呢?贩毒是对别人有害、对自己有害、对社会有害的行为,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但还是有人去做。为什么呢?这与社会阶级结构有关系,一些人处于社会底层,找不到正式的工作,没有其他的选择。你可以从经济学、社会学分析这个阶级关系,分析这个就业问题。但是,你还不了解这些人的目的和心理,而且在实验室的心理学也研究不到这些结果。只有用民族志的方法才可以做到,只有长期跟这些人一起吃住、一起活动,才能够了解他们为什么做表面上这个对别人、对自己都非常有害的事。

  另外我觉得,人类学另一个贡献就是帮助少数民族发扬他们自己的文化。我有特别多的中国少数民族学者朋友,他们有的认为被主流文化所歧视,他们的文化被认为是原始、落后、不科学的。这些想法对他们的心理是有害的,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那么怎样克服这样的自卑感?也许可以通过人类学找到答案。本民族的人类学学者可以向世界解释,给主流文化、给外国人、给本民族已经有这种自卑感的人解释,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甚至告诉他们外来的学者是如何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所以在有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学者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在交流中我主张不要误解别人的文化,而是要去让别人了解。我觉得在这一方面人类学可以作出很大的贡献。我不是按照五种生产方式社会演进的理论来判断一个民族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我只是说实话,将文化呈现出来,这样做是对民族自尊心的尊重,许多少数民族学者认为这样做很有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劳格文 黄晓峰:中国的民间信仰
下一条: ·赵国柱: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民间传统艺术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林玲]忘却与记忆:炎帝的政治性发明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李沚蒨]现代民间活动中的民族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