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满族说部“活”起来 活态传承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记者 高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2 | 点击数:4639
 


  神秘的满族说部,作为满族先民流传久远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曾只存在于几代人的口耳相传之中。近年来,富有使命感的专家学者整理说部,全力挽救这门濒危艺术。不久前,说部的传承保护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举行的活态传承展演中,从书刊资料整理的静态保护,走向活态传承,进而“活”出新的灵气、焕发新的生机。
 

  陈列“活”起来

  走进吉林市极具清代建筑特色的满族民居建筑——王百川居宅旧址里,穿着满族服装的讲解员迎面而来打着吉祥礼,言谈举止间即将人们带入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活灵活现的文化回放中。陈列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共展出各级各类文物1147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31件。无论是先秦的陶俑、瓦当还是满族人民劳动用具、生活服饰,从宫廷的青铜禽鸟到民间的轱辘车,人们都能从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图表和影像中一瞥吉林满族源流、生产习俗、生活风俗、重要历史人物、宗教信仰、文体游艺的特色与变革。在展览主展厅,沙盘模型复原了乾隆帝望祭长白山的盛大场景;在生活习俗展厅则复原了满族人家吃年夜饭的场景,通过传统民居、服饰、食品及生活用品的展示,逼真再现了吉林满族“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的生活习俗;皇家贡地展厅在喜庆的满族鼓乐声中,惟妙惟肖地重现了当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朝贡的热烈而宏大的场面;在满族源流展厅,一个靺鞨罐的实物即可让人们对满族文化的源起与发展有具体而微的了解。

  展演“活”起来

  满族锡克特里氏的说部传承,有世界萨满文化研究的“活化石”之誉。如今,这一“化石”在“文化发现——中国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中焕发了熠熠光芒。从锡克特里窝车库给孙乌勒本《五辈太爷掌劈狐狸精》到儿童给孙乌勒本《貉子和獾》,人们看到一台与现代人审美融合、又富于原生态意味的说部艺术节目。《五辈太爷掌劈狐狸精》是原汁原味以满语表演的说部节目,如何让现代人理解满语故事?表演者雄浑神秘的歌声,把人引入厚重的满族文化世界,而解说者适时的穿插则较好地完成沟通表演者与观众的任务,引领观众对北方诸民族“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认识。

  据介绍,吉林市文化局充分利用当地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将以满族博物馆院落为实地载体,开展 “非遗”展示展演,举办满族珍珠球保护传承培训班、乌拉满族萨满文化学术研讨会等。

  传承“活”起来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内,满族说部传承人、著名满学专家富育光先生接过锡克特里家族第十二代传人石光华手中的单鼓,在“三重两轻、三重三轻”的提示中,轻轻敲打。厚重的鼓声与石光华年轻的脸庞相应,呼应着几代人对说部抢救不懈的努力与执着。在满族博物馆内,石光华作为全国年龄最小的 “萨满”,为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展现萨满祭祀的场面,从而普及说部艺术的传播与流传。

  打牲乌拉第十三任总管“云生公”的曾孙女赵清兰老人,出现在中国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中,则使人们看到承续说部艺术的根基与希望。91岁的她声音依旧洪亮,“满族说部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现在看见说部走进校园,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用故事传承的方式传播说部。现在我写了120个满族说部故事。今年我91岁,能促进弘扬说部文化,使说部从家族走向大众,我不累,很高兴也很幸福。”

  (来源:吉林日报;本报记者 高菲)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21日 18: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本网专稿]为玉树祈福……
下一条: ·十姊妹歌,独特的土家婚礼仪式音乐
   相关链接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