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作者:王明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9585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作  者: 王明珂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  数: 200000
版  次: 1
页  数: 274
印刷时间: 2008-12-1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337870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历史 >> 民族史志

 


编辑推荐: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导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著名历史学家)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宁夏考古所所长,考古学者)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制作。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对象是华夏最古老的一个边缘——华夏北方边缘。作者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径,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早期中国北方多元的游牧社会作一新考察。作者指出,汉代中原王朝与其北方游牧部族的互动曾造成三种不同的华夏边缘,也是三种人类生态本相——蒙古草原的匈奴、甘青高原河谷的西羌、东北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后来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模式化历史事件,许多都可溯及形成于汉代的此三种华夏边缘。作者期望通过情境化与反思性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当前中华民族体制下汉﹑满﹑蒙﹑藏等民族历史关系的一种新体认。

作者简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东吴大学等。主要从事对华夏及其边缘人群——由过去的 “戎狄蛮夷”到今日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类学探索。1994至2003年间,多次到川西岷江上游山间,从事累计约一年的羌族田野研究。2003至2007年间,多次到四川、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考察当代环境与牧业。目前进行康藏之族群与文化研究,以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主要的学术志业为:藉由对种种历史记忆、文本、表征之分析,由长程历史与人类生态观点探索古代华夏与华夏边缘之形成过程,及其历史演变,以此建立具反省与反思性的历史新知,并期望此历史知识记忆能促进人群社会之公平、和谐与共荣。主要著述有《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等。

目录


自序与谢词
前言
研究文献回顾
本书重要议题及章节
第一章 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自然环境
 畜产种类及其动物性
 畜产构成
 游牧与其移动模式
 游牧生产、分工与消费
 辅助性生业:狩猎、采集、农作、贸易、掠夺
 游牧社会组织:家庭与牧团
 游牧社会组织:家族、氏族与部落
 分枝性社会结构、领袖威权与外在世界
第二章 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形成
 有关欧亚大陆游牧起源的一些问题
 考古学有关中国北方游牧文化起源的研究讨论
 公元前至前世纪中国北方的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
 环境、经济生态与人类社会
第三章 草原游牧的匈奴
 游牧“国家”问题
 地理与自然环境
 匈奴的游牧经济
 游牧经济下的匈奴国家与社会
 匈奴牧民在国家与部落间的生存抉择
第四章 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
 河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态
 河湟羌人的游牧经济
 羌人部落及其社会
 羌人牧民的生存抉择
第五章 森林草原游牧的乌桓与鲜卑
 秦汉时期辽西的地理环境
 乌桓、鲜卑的游牧经济
 乌桓、鲜卑的部落社会
第六章 游牧部族与中原北疆历史
 魏晋隋唐的中原王朝与炎黄子列
 汉代以后游牧部族与中原帝国的互动
 游牧国家兴衰:历史循环论.
 历史本相与表相
结语  边界·移动·抉择
参考书目
索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下一条: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相关链接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王悦]汉代匈奴服装材质融合的造物观念研究
·[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林玲]忘却与记忆:炎帝的政治性发明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李沚蒨]现代民间活动中的民族认同
·[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蒋帅]地名叙事的去污名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