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王笛]我在美全国人文研究中心的日子
  作者:王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0 | 点击数:9307
 


 

  美国全国人文研究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简称NHC)是美国唯一独立运作的、不依附任何国家或私人机构的人文高等研究机构。虽然按字面我们也可翻译为“国家人文研究中心”,但容易给人以“官方”的错觉,所以我还是倾向于翻译为“全国人文研究中心”。作为2006-2007年度研究员,我在那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人文中心位于北卡罗莱州的研究三角城(Research Triangle Park),这是一个科学园区,各个科研机构坐落在绵延数公里的巨大林地里,算是一个独立的没有住家的科技城,离名校杜克大学和北卡罗莱大学都不远。中心是在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的赞助下,于1978年成立的,目的是“为人文研究最优秀的学者提供一个全国中心”,但不设立永久性的职位。开始时,局限于传统人文学科,如文学、哲学、历史等。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和交叉,目前其规定的范围也有扩展,包括考古、艺术、语言、宗教、人类学、心理学等。

  实际上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机构。从1978年到2009年31年来,总共有1108位学者来到中心进行研究和写作,其中外国学者162人,来自35个国家的110个机构。946位学者来自美国45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210个机构(有意思的是,这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还有5个州没有任何学者入选)。他们90%以上都来自研究性大学,涉及44个研究领域。到现在为止,中心资助的课题共有1206本专著出版。这些书都在中心的大厅永久展出,洋洋大观,显示了中心的巨大实力和辉煌成就。

  中心每年从五六百个申请者中,通过层层遴选,邀请大约三四十名学者到中心从事研究。申请者必须有博士学位,无论资历深浅皆鼓励申请,但必须有很好的出版记录。一般来讲,申请者至少应该是在博士论文已经出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之后。申请先是寄同行专家评审,然后专门召开董事会,逐个讨论进入最后名单的人,最后选定获奖者。学者实力、条件、研究计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基础,但是否能选上,还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学科名额分配、年龄性别比例等。

  所有到中心的学者都只有一个身份,不管资深资浅、地位高低,都叫fellow。这个词有多种含义,可以是研究基金的获得者,也可以是一个研究机构的成员,我姑且翻译成“研究员”。这不是他们的职称,而是指他们的身份。由于是从其他地方来中心待一段时间,他们又称residential fellows,我翻译为“住院研究员”。资助来自不同渠道,即资助者在中心内设立各种基金,研究员所得基金类别也不相同。例如我是“国家人文基金研究员”,而其他学者的名头有洛克菲勒基金、鲁斯基金、富兰克林基金等。有些资金资助具有倾向性,如资助美国历史研究等,所以如果研究中国,则不可能得到这个基金。中心为研究员提供9个月的资助,包括研究经费、部分工资、旅行、随行家属的机票等。

  被中心选作研究员,被各个学校视为一大荣誉,学者本人也会被视为登了学术的“龙庭”,因为他们会就此被认为是本领域的“带头学者”(leading scholars)。学校会发布新闻,甚至还会在本领域学会的会刊上打广告,表示祝贺,作为提高本校本系声望的一个途径。能在那里镀金,对一个学者来说,既是对其学术地位的承认,亦是更光明未来的起点。当然最重要的,是能与很多杰出学者相处一年,相互交流所学的东西和建立人脉关系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与我同届即2006-2007年度研究员共39人,其中男19,女20,助教授5人,副教授20人,正教授14人。他们来自11个研究领域,艺术史2人,古典文献1人,英语语言文学6人,历史15人,科学史2人,法律与宗教1人,哲学4人,哲学史1人,政治历史学1人,宗教2人,表演1人。从职称来看,副教授最多。对助教授来说,由于资历较浅,成果有限,在这个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出线的不多,经常只有二三人,本届5人算是比较多的一届。助教授能被选中者,无疑有着非常雄厚的学术潜力。副教授一般多有相当的成果,事业如日中天,正是发展的好时光,所以选中的不少。当然,正教授的竞争力也自不待言。本届与往届不同的是,没有来自美国以外的学者。从学科来看,历届还是以历史学家为最多。

  该中心的决策部门是董事会,目前有三十多名成员,来自学、商、政等各界。中心的资金主要来自私人基金会、大企业捐款、国家人文研究基金(NEH)、一些大学和个人捐款以及中心自己资产收入。另外中心历届研究员也有捐献,这些捐款还专门设立了“研究员基金”,得到这个基金的学者称“研究员基金研究员”(fellow of Fellows,中文读起来似乎有点拗口),这是各届研究员引以为自豪的。中心工作人员三十多个,包括正副主任、图书、各种助理、管理、行政、编辑、筹款、设施、电脑、会计、公关、服务等人员,也就是说从事服务的工作人员,与研究员的数量差不多。中心出版《年度报告》和《全国人文科学中心新闻》。

  每个研究员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室。而且每个研究室的门上都贴有使用过这个房间历届学者的名单,从这个名单上,可以发现很多大名鼎鼎的学者,每个研究员离开后,名字就永远留在了那里。在中心的入口处,还有每届研究员的合影,这成为中心学术研究氛围的一部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09年第1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雪君]“她”字文化是怎样层累的
下一条: ·[葛维钧]穷搜百代 以竟厥功
   相关链接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彭牧] 丹·本-阿莫斯:高擎“民俗学之火”·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中国香文献集成》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收录·[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美国《西部民俗》“中国民俗学的新方向”专刊评介·[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车韦萱]罗杰·亚伯拉罕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
·[张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美]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李靖]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之路
·[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美]布鲁范德:《白头鹰的隐形羽毛: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
·朝戈金、高丙中当选美国民俗学会“荣誉国际会士”·[罗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国阿帕拉契亚的民俗实践
·[张静]《北美民俗研究》与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