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11 | 点击数:11275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作者: 高丙中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第1版
出版时间:2010年4月1日
丛书名: 未名社科·民俗学论丛
平装: 252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1170977, 7301170971
条形码: 9787301170977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是高丙中民俗学论著的汇编,并附有户晓辉、刘晓春的延伸性论述。高丙中在1988年完成的《民间口头创作新探》借助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分来认识民间文学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关系,提出民间文学只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一个特殊部分,由此获得超出文学范围的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依据。他在1991年完成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熔铸民俗学150年的思想资料而撰写的理论民俗学著作。该文首先以“民”和“俗”为焦点评述了民俗学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逻辑,继而阐明了以生活和整体为取向的学术思想,然后将民俗学定位为以生活世界为观照对象的知识生产。该文的立论为此后20年的民俗学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余下的其他论文大致都涉及民俗学路径对于中国人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关怀。

  以文化自觉和自我反思为条件的中国社会科学要以认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为己任。民俗学界已有的探索只是一个迟来的开始……

  
  作者简介

  高丙中,男,1962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从1978年开始在湖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语言文学、民间文学、民俗学,随后在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研修文化人类学;从1999年开始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教授,兼任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目录

序言
上编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导言 正视关于民俗学对象的理论难题
第一章 民俗之“民”:学科史上的民俗学对象(上)
第二章 民俗之“俗”:学科史上的民俗学对象(下)
第三章 注重生活和整体:萨姆纳关于民俗的理论
第四章 文化事象和生活整体: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
第五章 生活世界:民俗学的领域和学科位置
第六章 民俗生活
结语 完整的研究对象和全面的学术取向

中编 民间口头创作新探
导言
第一章 方法论:从比拟研究到个性研究
第二章 概念论:FOLKLORE的分类
第三章 本体论:从民间口头创作到民间文学
结语 学科与对象互相界定

下编 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导言
第一章 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
第三章 中国民俗学三十年(1978—2008)的发展历程
结语

附录
民俗与生活世界
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朱霞:《云南诺邓井盐生产民俗研究》
下一条: ·陈中梅:《荷马史诗研究》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林诗瑶]空间与地方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