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信息社会标识性的变化
  作者:佚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7 | 点击数:8211
 

  信息之惠

  信息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归根到底有两个: 信息性便利和信息性丰富,这是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区别的另一个显著标识。

  每年的6、7月间,随着旱季来临和青草逐渐被吃光,上百万头的非洲角马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向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迁徒。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子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的马拉河,每年都有数十万角马死在路上,遗尸荒野。

  进入农业社会的人类却不必为一口饭如此辛苦。黑龙江畔的农民们收成一季就够享用一年,冬天来了,零下四十几度,一家人从仓中取粮,窖中取菜,老婆孩子热炕头,其乐融融。

  进入工业社会的人类生活更美好。大姑娘小媳妇用不着织布缝纫,现成的衣服买回来就穿。苏州的女人再也不用抬着木盆到河边浣洗衣衫,把衣服往洗衣机里一丢,一按电钮,OK。

  同样,信息社会也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和实惠。

  从前,发工资都发现金。每到发工资的时侯,出纳就要把所有员工的工资单找出来,用算盘加出一个总数,然后到银行把钞票取出来。钱取回来以后,出纳们按一份份工资单数出钱,有整有零,不能多不能少,把钱装到每个人的工资袋里。等到发工资的日子,大家排长队,出纳把工资袋交给对方,员工数清钱,签完字拿钱走人。下班后,大伙再到银行排队,把钱存回银行。

  那时侯,发一回工资财务科得忙半个月,数钱是每个人都得会的一门手艺。1956年,沈阳银行出纳员姜俊华3分26秒点了1000张钞票,当上了全国先进工作者。

  现在,企业只要在银行为员工开好工资账户,到时侯给银行一个电子表格,工资就会自动转到员工的账户中。谁都不用排队,钱根本就不出银行的门,也用不着一遍遍数钱了。

  从前,起草文件在纸上改一次就得用手和笔誊写一次,现在,在电脑上可以轻松完成; 从前,吃饭、买东西只能用现钞,出门钱带多了还怕丢,现在,只要带张卡就行了; 从前,小两口分居两地,只能写信,打长途电话都太过奢侈,现在,随时随地都能通话。

  这些生活、工作与学习上的便利是信息社会独有的,这样的变化还可以列出很多。所有这些,我们不妨将其统称为信息性便利,信息性便利是信息社会带给人类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其他传统社会形态中无法获得。

  其实,信息社会带给我们的好处不仅仅是信息性便利。

  有这样一家日用消费品企业,每年需要采购大量纸包装箱,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企业所在地的两三家供应商中选择合作伙伴。后来,这家企业把需求发布在电子商务网站上,一下子招来了全球数百家供应商,其中一些国外供应商的产品不仅质量好于当地厂商,价格也便宜得多,这家企业选择的余地一下子大了很多。

  信息社会使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所有这些,我们不妨再起一个名字,将其统称为信息性丰富。信息性丰富也是信息社会带给人类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其他传统社会形态中无法获得。

  仔细分析,信息社会里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有了网购,人们可以用较少的钱得到所需的商品,从而使人们可以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由于在网上能查到详尽的信息,人们可以把旅行内容安排得更为丰富多姿。这实质上是由于信息性便利使生活更为丰富。为了与上面所说的信息性丰富相区别,我们不妨将这些情况统称为间接信息性丰富。

  至此,我们似可断言,信息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归根到底有两个: 信息性便利和信息性丰富。而这也是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相区别的另一个显著标识。

  以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看,何谓人性?人性说到底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天性。从幸福感受的角度,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工业社会的人比农业社会的幸福指数高,信息社会的人又比工业社会的幸福指数高。信息社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将是最符合人性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不论是社会运行质量还是人类生活质量,都将在信息社会里达到新的高峰。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将享有前人不能想象的幸福生活。

  探究信息生态

  信息社会存在一个传统社会所没有的信息生态系统,在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信息生态。

  长久以来,人们频繁使用信息产业、IT行业这样一些词汇。从常识看,这是指与电脑、信息技术、信息化相关的人群、组织、产业或行业。如果这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刻画,似乎总让人感到有点隔靴搔痒。比如,以信息社会的观点看,微软与呼叫中心是何种关系?百度与东软有何区别?如此话题,总让我们感到一两句话无法说清楚。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2009年09月21日 17:0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是东亚读书共同体,不是东亚文化共同体
下一条: ·[汪涌豪]湮没在人群中的脸
   相关链接
·[察应坤]沙土褯子考证·邵凤丽:《朱子<家礼>与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实践》
·[乌丙安]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李国江]传统社会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及功能
·[张娜 高小康]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文忠祥]传统的现代面相:传统青苗会社会功能的现代转型讨论
·[彭庆军]论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路遥]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之考察
·[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刘爱华]走出“围城”:网络媒介下民俗文化资源观的形成
·[张多]信息社会与现代民俗学发凡·[邓大才]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
·[张勃]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方旭东]从差序格局到差序场
·[李公明]让创造和了解本地历史的人……写自己的历史·[萧放]传统社会家训族规的历史形态与社会功能
·[张勃]从我国传统社会官方与节日的关系看当下语境中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萧放]从成年礼的传承变异看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示范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