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代彝族家支教育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彝族内部也出现了残酷的阶级斗争和严格的等级区分。以凉山为例,有的是至高无上的“兹”(彝族土司),有的是血统高贵的贵族——“诺伙”(黑彝统治阶层),有的是依附他人的“曲伙”(白彝,大多数彝族),还有就是一无所有.毫无人身自由的“呷西”(奴隶娃子)。这就是遗留至建国前夕的彝族四大等级。其中“兹”(土司)为数不多,却主宰着彝族社会的一切。“诺伙”(黑彝)是“奴隶制度最忠实的维护者和最富有的贵族统治者。“曲诺”(白彝)是有一定财产,但人身世代隶属于黑彝主子、人口最多的被统治者。“呷西”(奴隶娃子)是被统治者中最低的等级,就连白彝也有权支配他们,大都是被掠夺或买来的汉人,一般不许成家。家支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家支(彝语称“丛佳”),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纽带而联合起来的宗族组织。新中国成立前,彝族社会内部有几百个互不隶属的权势较大的土司和黑彝家支,以及几千个大大小小的白彝家支,这些形形色色的家支组织是旧中国彝族社会的重要政权组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职能。每一个家支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重视教育,而在当时,整个彝族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因此,家支组织实际上必须承担起这一职能。我们把这种由家支举办的教育称为家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家支教育既是一种家庭教育,又是一种社会教育。说它是家庭教育,是因为其教育大都在家庭中由长者组织起来进行家法家规教育和生产生活教育;把它视为社会教育,是因为这种教育常常在各种家支活动中进行如何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等知识的教育。但家支教育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又有别于今天人们所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首先,家支教育是一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狭隘的教育,它没有也不可能把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与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家支教育是一种备战教育。它以如何维护本家支地位和如何征服其它家支为其根本的教育目的。第三,家支教育没有提倡民族团结,反而不断加深民族矛盾。
一般他说,有多少个家支就有多少种家支教育。在家支林立的彝族社会,家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谓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只有三种,即彝族土司的家支教育、黑彝的家支教育和白彝的家支教育。“呷西”(奴隶娃子)没有家支,也就没有家支教育可言。
1.彝族土司的家支教育从形式上讲,彝族土司的家支教育主要有两种:一是请汉族先生或彝族毕摩到家中教授。一是送子弟到“儒学”或“国子监”学习。前一种纯属自愿,后一种则有自愿和朝廷压力两方面的因素。封建王朝为了使土司行为能逐渐符合朝廷规范,对土司应袭子弟作出了不入学不准承袭的强制性规定。如,《明史》卷三百一十载:“以后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九载:“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孙弟侄之俊秀者以教之”。有的彝族土司为了提高统治能力,巩固统治地位,保证权势世代相承,还积极送子弟赴京进国子监深造。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确培养了一批忠于朝廷的彝族上层人士和比较开明的土司。这些受过汉族文化熏陶的土司,对发展彝区生产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边陲统一,促进彝族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黑彝贵族的家支教育到了本世纪初,很多黑彝贵族家支的势力已大大超过一些土司的势力,不少土司或被驱出其辖区外,或不得不降低身份,与黑彝通婚通融,成为黑彝阶层的傀儡和附庸。因此,大部分彝区事实上已完全处于黑彝的统治之下。黑彝势力日渐强大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因此,过去土司子弟入学所享受的各种“优待”,黑彝子弟同样有权享受。黑彝的家支教育形式上与土司的家支教育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人身占有与保护“法”,土地、财产所有与继承“法”,偷盗、抢劫与侵犯人身“法”,“租佃”、买卖、债务“法”,家支武装建设“法”以及婚姻与伦理道德“准则”等成为其主要内容,根本目的在于扩大势力,巩固其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这里所谓的“法”和“准则”,是指体现黑彝贵族意志的用于统治和镇压奴隶的习惯法,并非成文的法律法规。
3.白彝的家支教育白彝虽属被统治者之列,但因人口多(约占彝族总人口的60%左右),而且拥有相当多的财富和安家娃子,因而,其家支势力在发展农牧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制度等方面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漫长的奴隶社会,白彝家支始终是土司和黑彝千方百计笼络、收买的对象。少数特别富裕的白彝,其家支势力与一般黑彝势力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50年代的民主改革中,有些白彝也被划成了奴隶主。但“在奴隶制度下,再强大的白彝也必须取得黑彝主子的保护”。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白彝家支教育只能是:如何选择和应付黑彝主子,如何利用土司与黑彝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复杂关系,以求生存和发展;如何吞并或削弱其它家支,以图称霸一方为中心。白彝子弟没有资格进官府所设学校,因此,白彝的家支教育主要通过家支活动和平常的家庭教育来实施。
三、毕摩和毕摩教育
从时间上讲,毕摩教育比家支教育更久远一些,但直到家支教育一分活跃的时候,毕摩教育才得到普遍重视。毕摩是一种宗教活动,后来专指主持这种活动的人。毕摩虽然大都是白彝出身(被统治阶层),但在彝族社会中却享有崇高威望和社会地位,就连至高无上的“兹”(土司)也对他有所敬畏。因为毕摩被看成是能够知凶定吉、能够明察秋毫的可与神鬼沟通的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