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赵杰]马学良,永远的榜样
  作者:赵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4 | 点击数:8632
 


  4月5日上午,我给研究生上课。在我的研究生们一一拜读了马学良先生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70周年纪念文集撰写的油印本《新学术之路》之后,我兴致勃勃地给研究生们讲着马先生跟闻一多搞田野调查、跟李方桂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体会。万没想到,中午刚一回到家中,便接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巴莫阿依博士的电话:马学良先生昨天上午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了!虽然下午4点在北大仍有本科生的《语言学概论》课,我仍然马上登车去了马先生的家中,参予马先生的治丧活动。

  马学良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汉藏语系语言学家,是当今中国民族语文界的泰斗,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和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是全国民族语文学界几乎人人皆知的,但马先生更是汉族优秀知识分子服务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杰出榜样。他60多年兢兢业业地为少数民族奉献的崇高精神尤其值得歌颂和弘扬。

  无悔选择

  马学良出生在山东荣城,学在县立模范小学和威海中学,考入国立济南高中,从小泽被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汉语汉文化功底。1932年的济南高中,当时的校长曾在全校夸奖一名叫季羡林(现为国际著名东方学者,北大教授)的高年级学生,说他同时考上了清华、北大,用他的事迹激励在校中学生。其中的马学良从此以季羡林为榜样,勤奋刻苦学习,两年后的1934年,他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并深得国学大师们的器重。他在罗常培的指导下撰写了《方言考原》,在沈兼士的指导下,采用右文说撰写了《释江河》,在胡适《白话文学史》课的影响下,走上了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道路。马先生又有幸在迁校至昆明的徒步“小长征”中,担任了著名文学大师闻一多的助手,一路采风问俗,访古探幽,记录汉语方言和民俗。1939年,马先生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又在著名汉语语言学家罗常培、丁声树导师的指导下,专攻汉语音韵学和训诂学。这些丰富而扎实的汉学经历和得天独厚的汉语文研究条件,都为马先生日后成为显赫的国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马先生在62年前跟着闻一多徒步于西南风光旖旎的崇山峻岭时,第一次全面接触和收集各少数民族村寨的民歌、语言、风俗、神话等文化后,从此就和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少数民族情结促使他60年前如愿以偿地选定描写语言学大师李方桂作为研究生导师,并且跟着李方桂实地调查云南的撒尼彝语,和当年跟闻一多实地采风时一样,深入少数民族家中记音,师生不畏生活的艰苦,不辞生活的辛劳,也与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1年,马先生的《撒尼倮语语法》毕业论文(后来以《撒尼彝语研究》为名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写实地语料的少数民族语言学著作。

  研究生毕业后,马先生分到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又经罗常培举荐,应北京大学的邀请,在东语系任教。凭着马先生贯汉语和数个民族语,又集书面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于一身的博学多才,在北大是完全可以大展宏图的。但是马先生在北大东语系仅仅任教两年,就应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之约,同意借调到刚刚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奠基工作。这一选择,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北大的名望、待遇、科研条件都比民院好得多。据说,时年38岁的马学良风华正茂,仪表堂堂。走在民院的校园里,既可敬又可亲。就是这样一位汉族出身且汉语精深的学者,从此开始了他48年的服务民族语文事业的生涯。在近半个世纪的民院生活中,他有过科研条件缺乏的困难,受到过认为民院水平不高的偏见,遇到过“文革”的冲击等等,但他都泰然处之,淡泊名利,忍辱负重,始终热爱所选定的少数民族语文事业。无怨无悔,从不动摇。

  拼博进取

  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兴,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事业更是白手起家,急需汉语言文学界的帮助指点,也盼望汉学大师们关心培养一些少数民族人才。作为既通汉语语言学,又通语言学理论,还通少数民族语言学的马学良先生深知这种盼望的意义,毅然决然放弃优越的北大条件,来到民院后,就立即投入了创建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工作。马先生利用自己熟悉中国科学院语言所、民族所和北大中文系、东语系等知名教授的条件,请来各个方面的一流专家来为民院的学生上课或开讲座,使学生大开眼界,大受其益。今天活跃在全国民族语文界的许多专家教授仍然经常回忆着他们当年聆听罗常培、王力、吕叔湘、高名凯等名师讲课的场景,话语里浸透着对马先生的感激之情。除了请名师讲课外,马先生自己还身体力行,多方面开课,尤其用普通语言学和普通语音学全面训练各民族语专业的学生,为他们在各自的民族语研究领域插上了理论和技术的翅膀。“文革”前,马先生是民族学院最忙的人之一,他是有名的“双肩挑”学者,白天上课,还要担任系主任,处理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事务,晚上吃完饭就要伏案疾书,直至深夜,专心汉藏语系的科研著述。为了使学生有理想的课本作为学习依据,他带领青年教师们主编一系列民族语文的教材,这些后来都成了全国民族院校的权威教科书。马先生除了在北京一心扑在民族语文的教研和管理上外,还经常带队去条件艰苦的民族地区调查民族语言,采集民族风俗,在田野调查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学生成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耕作民俗园地的农夫
下一条: ·[段宝林]季羡林先生与民间文化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
·[张举文]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民俗学家乌丙安: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讣告: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民俗学家扎格尔·[杨利慧]钟敬文(1903-2002)
·[李向振 赵洪娟]“污名化”与残疾人及残疾人叙事研究——美国民俗学家艾米·舒曼教授访谈录·[崔若男]民俗学家的二十四节气新解
·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民俗学家萧放: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
·[刘锡诚]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乌丙安:用双脚走出来的民俗学家
·[梁昭]和美国民俗学家马克·本德尔教授一起看《百鸟朝凤》·[巴莫曲布嫫]劳里·航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