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网友热议庙会文化:草根文化应该更本色更有味儿
  作者:记者 董从哲 王光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25 | 点击数:8003
 

【关联阅读】

济南千佛山庙会冷清 文化味不足像是农村大集市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1日 13:50 来源:齐鲁晚报


 

  20日上午,天气稍冷,有700多年历史的济南千佛山庙会,更显得冷清。

  记者在上午9点半自千佛山南门进入景区,停车场空空荡荡,景区内也没有多少游客。看不到一点关于庙会的痕迹。

  庙会上难见年轻人

  记者从南门穿越景区向庙会的主会场走。一路上,记者只碰到几拨三三两两的中老年人。
 

  “ 今天天冷一些,又是工作日,所以几乎没有年轻人来赶会了。但这里办三月三相亲会的时候,年轻人多。”在万佛洞附近,市民朱老先生告诉记者,“这次的庙会比往年强些,但是总体上还是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没有年票、没有老年证,愿意进来的少。你看,这些人很多是拿老年证进来看的,没有多少年轻人逛园。”

  “年轻人进来的少啊,因为他们要买票,而且没有多少他们喜欢的东西。”张燕女士说,“我年轻的时候,趁中午厂子里休息,骑自行车到千佛山上逛庙会,那时候其他的地方没有什么好玩的啊。一到庙会的时候,人那个多,就是中午头儿,我也挤不进庙门去。”

  更多的人被门票挡在外面。张女士说,“那天,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逛庙会,老人有老年证免票,可是孩子个头超标,要买票,老人说没带钱,孩子就哭闹不止,老人很生气,就走了。”

  上午11时,在千佛山北门经十一路上,记者拉住一对年轻人采访两人对庙会的印象。 “去年去过,就感觉今年也是那些东西吧,没有什么新的,今年就没有进去。”小伙子回答。

  离文化主题有点远

  “不说别的,几乎每次的庙会都以威风锣鼓的形式开幕,让人感觉单一乏味,其实主办方完全可以多做些文章,增加点文化味。”20日,在千佛山庙会上,市民张清女士告诉记者,千佛山庙会她几乎每次都去看看,但庙会年年赶,感觉每年都没变。

  “ 我平时比较关注庙会,热切地希望咱们的这个民俗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可连个开幕式都这样,怎么来吸引人呢。”张清说。张清告诉记者,来庙会多了,有很多摆摊的商贩她都认识了,这些商贩每年的庙会几乎都来,每年都卖同样的东西,请的剧团唱的是差不多的戏,也真该变变了。

  周先生表示,虽然挂的是民俗文化庙会的招牌,可让人感觉还是少了点文化味,周先生认为庙会热闹倒是热闹,但除了两处演出点外,剩下的全都是商摊。虽然有不少摊位售卖的是书籍、文具等文化用品,但感觉离文化的主题有点远,倒像是个农村大集市。(本报记者  董从哲)

       【相关链接】 千佛山庙会承载700多年历史

  据记载,三月三千佛山游春踏青的历史颇久,早在元朝成宗时期就成为定例。千佛山庙会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千佛山庙会一年要举办两次,分别是春季的三月初三和秋季的九月初九。每当庙会之时,就会有很多艺人从全省,甚至全国会聚在此,马戏团、杂技团、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应有尽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2日 13:38

上一条: ·传统习俗受关注 网民热议清明节
下一条: ·让世博成为遗产保护的“课堂”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沈福裕]晏公庙会的文化经营
·[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乐晶 张诗语]“遗产化”进程下寺观庙会景观生产者的关系实践*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