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鲁焰]那些从远古河流飘来的珍珠
  作者:鲁焰   摄影/图:吴凤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7 | 点击数:14029
 

  披着朝阳,伴着草香,一边放羊一边背诵……当这样一幅图景在我们眼前展开的时候,第一印象一定是浪漫。

  “当我长成了像父亲一样挺拔俊朗的男人的时候,王爷的夫人及其两个女儿便派了一个勇士带着我去各处挑选可以做我妻子的姑娘。因为我是王爷的亲戚嘛。我们走遍了赛尔山,山里都是牧民,有富裕的,也有贫穷的。勇士给我找的姑娘家里特别有钱,我却都不喜欢。当我们走过松树沟的时候,天色已晚。回来的路上,在准噶尔古城旁,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勇士很渴,就在一个四边透风的、鸟儿都可以穿越过去的破房子前停了下来,进去喝水。我在后边跟了进去,看到了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姑娘。姑娘穿着白色的衣服,当我们的眼睛碰到一块的时候,我立刻就有了一个决定:娶她做我的妻子。那年我20岁,她16岁,名字叫巴音克西格。”

  这些语言,朴素无华,里边的故事,却令人心驰神往。那是英俊少年与花季女孩的美丽爱情。是啊,在《江格尔》的英雄主义与浪漫情愫里成长起来的加·朱乃,他的心灵也像草原上的蓝天一般明澈。翻山越岭,踏破铁鞋,不为金钱美色所惑,一心寻找的是能够融化心冰的那个人。那个人是谁,长的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但是,一旦相遇,他就会明了,就会义无反顾地爱上她,哪怕她如此穷困潦倒。

  年华飞逝,《江格尔》在年年岁岁的歌唱里,已经成了他生命中的血肉。85岁的加·朱乃告诉我们他会唱70部《江格尔》,其中的45部是他记录下来的。

  “解放后,我为国家放了30年的羊,我一边放羊,一边把快要失传的《江格尔》写出来。”

  加·朱乃老人说起话来,英气勃勃,豪情万丈,激昂慷慨处总是一拍大腿。从他的眉眼间,依然可以想像得出,当年的他,是何等的风采照人。

  “我的祖先都不识字,我要用文字把《江格尔》记录下来,完成祖先的心愿!”他说,他从14岁开始记录,文革的时候,躲在深山里继续整理记录,所以书才免遭被烧的厄运。

  “现在的‘江格尔齐’唱的《江格尔》,都是看我写的书背会的。”他补充道。

  难怪有那么多人敬重他。

  他的9个儿女都会唱《江格尔》,有4个孙子也跟他学会了。

  “《江格尔》的魅力在于,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在江格尔面前都是平等的,江格尔打败了坏人,带给穷人安宁的生活,保卫了自己的故乡,宣传的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我永远不放弃《江格尔》,我连睡觉的时候都会想着《江格尔》,我的生活就是《江格尔》,是的,它就像我的生命一样,我因它而得到了尊重和荣誉。”

  《江格尔》对于蒙古族的人生教益,从加·朱乃老人身上,一览无余。

  《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这一珍贵的文化载体蕴含着蒙古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格尔学者贾木查在他的著作中介绍,如今在和硕特、土尔扈特、厄鲁特和察哈尔部“江格尔齐”们说唱的《江格尔》曲调各不相同,共有6种曲调。属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土尔扈特部的加·朱乃一家三代都是“江格尔齐”,人称“江格尔世家”。加·朱乃会托忒蒙古文,会写诗。共写下了2.4万诗行的25章《江格尔》或变体。还会许多长短调民歌、祝词、谜语和故事。他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政协委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学会新疆分会会员,1989年到北京说唱《江格尔》,获文化部一等奖。他唱的《江格尔》很优美,说唱时不仅弹托布秀尔,而且带有很多表演性的动作手势,激发起观众浓厚的兴趣,常常令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一位卓越的“江格尔齐”就是这样诙谐风趣。他们唱到尽兴处,不仅耸肩摆头,手舞足蹈,而且往往会顽皮地将旁者的大腿掐一下,或者拔一把脚下的青草,听众的情绪不由得跟着他或起或伏,或笑或哭或呼,癫狂痴迷,甚至出现一种下意识,将身边的人的胳膊大腿掐得生疼。优秀的“江格尔齐”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极大享受就是这么神奇。

  贾木查的一段文字可以让人们对这部史诗的传承者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民间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江格尔》《格萨尔》《玛纳斯》《罗摩衍那》等大型史诗的产生、传播、成熟与定型,同它们的传承者———史诗艺人群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尔基曾指出,只有集体的绝对力量才能使神话和史诗具有至今仍不可超越的、思想与形式完全调和的美。由于充满智慧的江格尔齐们给《江格尔》插上了思想和艺术的金翅银膀并不断吟唱,才使它在整个蒙古民族中广为传播并享有盛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天山网 2009年12月08日 09:57: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下一条: ·第十三代《江格尔》传唱人——加·朱乃
   相关链接
·[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李丽丹]喀左“狼外婆”故事诗学探微
·[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阿都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蒙古族“风马”渊源之探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
·[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李泽鑫]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包海青]论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发展原因和动力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乌丙安]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