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臧艺兵:《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
  作者:臧艺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5-17 | 点击数:10146
 


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
作者:臧艺兵

基本信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100066905/9787100066907
·条形码:97871000669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民歌与安魂》以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一位汉族民间歌手个人命运的描述与阐释,研究这位本土“歌师”六十年间,个人与社会、与历史、与音乐之间互为建构的历程。本研究与其他人文学科关于人的研究有着共同的学术取向:通过人解读文化,通过文化解读人。

      任何一项有价值的学术命题的最终确立,事实上都会体现出研究者对本学科学术传统及学术语境的历史思考和现代应答。为方便读者对本研究的意图、构想有一个整体了解,以下将对本论题的研究语境与缘由、研究对象定位、相关的文献回顾、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以及《民歌与安魂》独具的文本表述方式等予以必要叙述。

 

作者简介

      臧艺兵,笔名臧一冰。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院长。音乐史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音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特聘专家,世界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著有《中国音乐史》、《作为文化的音乐》等书,并曾在近年发表《中国音乐记谱法历史沿革》、《对音乐行为过程的人类学阐释》、《中国音乐与八亿农民》、《民间歌手与乡土文明建构》、《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新视角》等数十篇论文。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语境与缘由
二、音乐研究中的唱歌者:研究对象定位
三、有关中国民间歌者的历史记载及研究文献回顾
四、本书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
五、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六、本书的表述方式
第一章 地脉与文脉: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
一、吕家河人文地理特征与民歌口传文本
二、吕家河村地域文化之历史渊源
小结

第二章 姚启华:一位歌师的个人史
一、姚启华的宗族关系
二、姚启华家庭状况
三、姚启华的人生经历
四、姚启华年谱
五、关于姚启华的宗教信仰
小结

第三章 阴歌和阳歌:整体视野中的吕家河民歌
一、作为本土知识的吕家河民歌
二、吕家河人对自己民歌的看法
三、歌者与民歌的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本土角色:对吕家河歌师的多方位考察
一、谁是歌师:歌师的身份
二、歌者与民歌表演场合
三、歌者在民歌表演中的状态
四、民间仪式中的歌师:三个实例的全程观察
小结

第五章 以民歌为纽带:歌师与社会的互动
一、社会关系中的民间歌者群体
二、吕家河的民歌传承方式
三、作为歌师的社会行为
小结

第六章 音乐的承载:歌师与历史的互为建构
一、歌师历史体验与民歌历史记忆
二、民间歌者如何建构大众传统文化意识
三、一般历史与音乐史语境中的歌师
小结

第七章 告别与守望:社会变迁中的歌师
一、社会变迁与姚启华个人经历的阐释
二、经济活动中的歌师现实生活
三、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遇中的歌师境遇:以一次民歌比赛
活动为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民歌研究专著一览表
附录二:姚启华家谱
鸣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陈岗龙 张玉安 主编:《东方民间文学概论》
下一条: ·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
·[丁庆旦]山野歌嘹亮·[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
·[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孙信茹 王东林]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