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晖]评《列王纪研究》
  作者:张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3 | 点击数:9776
 

  作者介绍该史诗的主题“三善”思想用了五章——从第八至第十二章,从不同的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包括“核心思想——向善的召唤”,在神话人物、勇士故事人物和历史故事人物,以及妇女形象中,对于“三善”的体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说明作者是如何对于“三善”主题进行具体阐述的。作者在“史诗中主要勇士鲁斯塔姆”一节中,作了如下论述:

  在鲁斯塔姆只身深入马赞得朗,奋力救出众人之后,受到人们的赞扬,即使卡乌斯国王也说道:“卡乌斯国王发出声声赞语,我的王冠和军队不能没有你。”

  鲁斯塔姆自幼就有超人的膂力与胆识。

  鲁斯塔姆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忠诚和勇敢。

  菲尔多西笔下的鲁斯塔姆几乎具有一个理想勇士的一切优秀品质。对他整个一生的描写就是一首响彻云霄的赞歌。

  鲁斯塔姆一身系国家之安危。史诗在描写战争时,总能使人感到战争的正义性或非正义性,而鲁斯塔姆总是站在正义一方,去保卫国家和国王。

  但是鲁斯姆却并不是愚忠,当他受到国王的污辱时,便转身扬长而去,说道:“他因何责备我,我不是他的家奴;我鲁斯塔姆只是造物主的奴仆。”

  鲁斯塔姆有高尚的情操,在对待婚姻和男女关系问题上,决不苟且轻率。

  鲁斯塔姆疾恶如仇,不能容忍奸邪小人的阴谋诡计。

  ……

  作者从不同的侧面论述鲁斯塔姆,阐述他身上所体现的“三善”。

  书中对于其他论述“三善”的章节,也都是采取了这种十分具体、形象的形式,使得论述得清晰而有说服力。

  介绍《列王纪》的艺术特色《研究》专门利用一章(第十三章)介绍《列王纪》的艺术特色。书中在五个方面对于史诗的艺术特色作了介绍:“情节安排和人物的塑造”、“史诗的抒情风格”、“描写战争的绚烂多彩的画卷”、“凝重如山流畅似水的语言”、“《列王纪》中的超自然因素”。——这些是对史诗艺术特色的总结。作者对于这些艺术特色的论述采取的是先进行提纲挈领地介绍,然后详细地举例说明,最后说明这种艺术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列王纪》中记述了几十个故事,但最震撼人心的是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故事。苏赫拉布是鲁斯塔姆的儿子,但因生在伊朗的敌国土朗,当他长大后,成为效忠于土朗国王的主帅。后来两人在战场上相遇。最终儿子倒在父亲的战刀下。对于这个故事,《研究》是这样进行分析与评论的:

  《研究》首先介绍说:“这段故事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但又合情合理。在这里我们看到诗人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时的匠心。仔细分析,可以看到悲剧是一步步酿成,一环紧扣一环,最后达到悲剧高潮,父亲杀死自己的儿子。”

  之后,将这段故事边介绍,边作分析,说明父子两人从未见过面,却成为伊朗和土朗两个敌国的主帅,但是只要两人能见上一面,彼此相认,就可避免相互残杀,而且其间确有许多可以使两人相见 、相认的机会,然而竟然一次次的错过或失去,最终鲁斯塔姆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苏赫拉布,造成动人心魄的人生罕见的悲剧。

  对于这种悲剧,《研究》点出了实质:“真正促成苏赫拉布悲剧的是伊朗和土朗两个权欲熏心的国王。如果鲁斯塔姆父子二人同时站在他们的王座前,他们会感到自己的王座受到威胁。所以读者在苏赫拉布倒下去的身躯后面,始终看到两个阴险狠毒的国王的身影。这是诗人的艺术创造的高明之处,他让读者在偶然中看到必然。”

  《研究》对于史诗的其他艺术特色的论述也都是采取了这种深入,而又有实例说明的方式,使读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并学习《列王纪》艺术特色,以作为我国进行文学创作的借鉴。

  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研究》的第十四、十五、十六章写的是“诗人与伽兹尼王朝国王玛赫穆德的冲突”、“《列王纪》与中国”、“《列王纪》在伊朗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一书充分肯定了《列王纪》不论在伊朗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的重要地位。书中特别介绍了世界各国学者研究《列王纪》的成果。谈到《列王纪》价值时,引用了1934年法国学者在纪念菲尔多西诞生千年祭研讨会上所说的一段话:“菲尔多西乃是我们心目中具有理想诗人的表率。他教育我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研究》也介绍了《列王纪》对中国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影响和在中国的传播。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研究》对于菲尔多西的赞扬所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尊敬的感情,《研究》作者在拜谒菲尔多西陵墓时吟诗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诗人史诗,千古绝唱。远方来客,敬献心香。中伊友谊,日月同光。”他称这部史诗是“千古绝唱”。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2009-12-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大先]当历史变成神话
下一条: ·[陈明]东方文学研究的新收获──《东方民间文学概论》评介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丹珍草]《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李连荣]百年“格萨尔学”的发展历程·[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
·杨恩洪:《民间诗神——格萨尔艺人研究(增订本)》·[李粉华]亚瑟·哈图与《玛纳斯》史诗的英译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玛纳斯》的当代传承与史诗演述传统的发展走向·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民族史诗迈入影像时代的新尝试
·博科娃:在世界诗歌日的致辞·2016年《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
·[诺布旺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呈现“史诗中国”·诺布旺丹:《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