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碧波]长白山与太伯山考论
  作者:张碧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12 | 点击数:13761
 
中国古代巫师通天地所使用的工具第一个是神山,把高山当做地到天的桥梁——西方学者称之为地柱(axismandi),通天地的萨满可以通过爬这个柱子,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长白山之所以成为我国东北诸族的神山、圣山,就在于它是通天地的桥梁,满族始祖可以在长白山自由升降——长白山是通天地的天梯。正所谓“灵山……十巫从此升降”。
第二种通天地的工具是巨树——世界之树或宇宙之树。第三种工具是龟策卜筮。第四种工具便是各种动物(包括玉石、石器与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
在古代中国,天与地的沟通为少数人所独占,通天地的手段与政治权力直接相关,往往是王者与巫者合为一体。
这是中华文化特征,是中国式的文明。可以说,在古代东北亚存在一个中华文化圈,古代日本、古代朝鲜均在中华文化圈中,这是被历史文献与考古所充分证明了的。所谓以古朝鲜为中心的“明亮文化圈”在东北亚文化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文化、文化观念无疑是疆域的界定与民族归属的重要原则。
我们所习惯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指民族间的融合,也指文化间的融合。
我们认为中华文化观是判断历史文化上民族归属与国家疆域的不可或缺的准则。
确定某一民族的归属应以该民族文化的渊源、民族文化特点及其所显示的文化传统进行全程判断,这是在中华民族观、中华疆域观统摄的基础上的必不可少的判断原则。箕子在朝鲜所施行的政教属殷商文化,他的“八条之教”是他向周武王所陈述的《洪范》的具体化,尤其是《洪范•八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效说验,创造了著名的东方“君子国”。高句丽文化来源于颛顼——东夷族团高夷文化,它的卵生和河伯(女郎)族源文化,巨石崇拜文化,青铜短剑文化均来于中华古文化,并融入中华文化传统之中,渤海文化以中华古族肃慎—文化为主体并接受吸收唐文化和周边其他各族文化。这些均与朝鲜半岛南部三韩——新罗、百济文化大异其趣。正如朝鲜半岛上的学者所说高句丽文化“后来在我国并没有得到继承”。[13](P310)
前面所说的中华文化圈的问题,三韩——新罗、百济以及古日本国均在中华文化圈中,但我们并不因此而判定新罗、百济以及日本为中华疆域或归属为中华,尽管它们受到中华文化的浓重影响,我们仍认为它们属域外民族,仍属于域外国家。
我们谈文化原则,是在中华民族观、中华疆域观的基础上,是在中华地域观念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个基础,侈谈什么文化,当然与疆域的界定、民族的归属毫无关系。
正由于中华民族的多元多流,在文化上也显示为多元多样,这多元多样带来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多元与一元的辨证发展中,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重要标志,它标志着这个地域、这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长白山区域文化是中国东北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仅是我们与韩国学者金得榥先生简约的论辩。
 
[1]金得榥.白头山与北方疆界——鸭绿江、图们江不是我们的国境[J].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动态,1999,(1).
[2]辞海(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3]山海经.大荒北经[M].
[4]刘厚生.长白山是满族圣山[J]•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动态,1999,(1).
[5]喻权中.长白山神话与中国东北诸族的文化取向(2002年7月第二届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暨高丽学术研讨会论文)
[6]金史•礼志八[M].
[7]关于檀君陵发掘[J].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4,(1).
[8]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动态,2000,(1).
[9]檀君陵发掘质疑[J].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4,(2).
[10]张碧波.对古朝鲜文化的几点思考[J].北方论丛,1998,(1).
[11]杨昭全,孙玉梅.中朝边界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2]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3]高句丽的山城[J].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6—1987.王禹浪.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4.
(原文刊于《满语研究》 2002年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下一条: ·[胡文彬]《红楼梦》与清代民俗文化
   相关链接
·[施立学]长白山满族医药文化·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召开
·靰鞡草记·长白山老林的满族猎鹰人:祖孙世代养鹰驯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