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公元前30世纪左右朝鲜半岛西北地区处于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这一时期的出土遗物为陶器和简单石制品,如此文化面貌很难相信会是檀君朝鲜的建国基础。北韩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末至公元前7—6世纪的青铜器文化继承了檀君朝鲜,但这些青铜器时代的居住址和支石墓只出土少量石斧、石凿、棍棒头和石剑等,也让人怀疑这就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何况这些青铜文化已属于箕子朝鲜时代遗迹。
至于说五千年前就建立了国家称檀君朝鲜,更属荒唐。朝鲜一词是在中国商周之际方出现,在这之前称汤谷、明夷;朝(音昭zhāo)鲜一词属汉语言文化,来源于中华古老的十日神话,为东方日出之地。
由于金得榥先生把中国东北的不咸山—长白山说成是产生檀君神话的太伯山—妙香山,并从而将中国长白山地区的古族都划到了朝鲜史序列,从而造成极大的混乱。
一然和尚所以在王氏高丽时期编造檀君神话,就是在王氏高丽的祖先头上制造一个神圣的光环,以期神化王氏高丽。
在疆域的界定与民族的归属问题上,金得榥先生又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古朝鲜时代的满洲,中国人连影子都找不到。与我们同属通古斯族的肃慎族居住满洲东北方……处在朝鲜文化的强烈影响之下。”“从历史上看,白头山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扶余的发祥地也是白头山。不仅如此,高句丽也兴起于白头山西边并以白头山为中心形成国家;渤海也是以白头山为中心建国。还有高丽也把白头山奉为祖宗山。李氏朝鲜也兴起于白头山东。”“这座山成为我们民族的心愿和精神的支柱。”
可见朝鲜半岛学者将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生活过的古族全部划归朝鲜史序列,并将与长白山区域文化无任何关系的王氏高丽与李氏朝鲜也拉进来,这造成疆域界定与民族归属上的混乱。他们这样说:“全体国民要把眼睛盯在满洲,应具有坚定不移的历史意识,应该具有不管到什么时候也要回到祖先的土地上生活的坚强决心。”这些言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疆域与民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疆域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是这些民族开拓创业的场所,疆域是生活在这块地方的民族共同创造与开发建设的,而这块大地又养育着众多的民族。以中国东北疆域为例,东北地区的古族有三大系列:一、肃慎系列: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二、秽貊系列:秽貊、沃沮、夫余、高句丽;三、东胡列:乌桓、鲜卑、室韦、契丹、奚、蒙古。此外尚有由中原迁入的华夏——汉族。这些民族系列中的古族均为中华民族一部分,均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历史上的中国疆域的开拓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与其他区域的各个古族共同创造了历代中华古国。
因此,凡由上述诸民族在其开拓的疆域内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政权都应属于中华民族的政权,其政权疆域均应为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这其中,还应包括中原华夏——汉族北上在东北与朝鲜半岛建立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
据此,长期生活在长白山区域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族、秽貊、夫余、沃沮、高句丽等古族及其所建立的国家,不论其与历代中原王朝有无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程度如何,它们都在中华疆域之内,都属于中华古族古国。就以高句丽为例,高句丽以东夷高夷与东北土著夫余、貊族为主体民族并在长白山老岭与桓仁五女山地区建立国家,属盅华古族古国;当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其所迁都之地乃是汉四郡之旧地,仍在中华疆域范围之内;其政权性质并未因迁都而改变,仍为中华古族古国。
朝鲜半岛学者把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的古族古国划入朝鲜史序列,直至把王氏高丽与李氏朝鲜也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拉上关系,这正说明:
他们既未对历史上中国疆域作符合历史实际的动态考察,也未对朝鲜半岛上的古韩国以及后来的新罗、百济、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的历史疆域作过科学的考察。
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朝鲜半岛的土著民族为古韩族,生活在半岛的东南端。按:在公元前后,新罗、百济的西界为何瑟罗——溟州,而溟州为古秽地,溟州即江原南道的江陵,则汉江以南地为古韩国之北界。又《山海经•海内北经》:“朝鲜地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这是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1年)之后燕人“东略地”,与朝鲜侯发生冲突,“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界,朝鲜遂弱。”(《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列阳即朝鲜半岛列水之阳,按《汉书地理志》乐浪郡辖县列口——列水人海口。列水即载宁江,则载宁江北岸已属燕。又查半岛上有燕秦长城遗迹,从清川江与大宁江入海口,沿大宁江、昌城江、城兴川、鸭绿江——“至潘番汗为界”。而秦长城:“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太康地理志》),“始皇令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水经注•河水》)这个碣石山是朝鲜半岛大同江(浿水)南岸遂城县的碣石山,是秦长城最东端。则箕子朝鲜经燕至秦,秦长城贯串箕子朝鲜,用以防御匈奴。卫氏朝鲜代箕子朝鲜阴谋篡立,其东界继袭箕子朝鲜在列水之北。汉武帝征卫氏朝鲜,裂其地为四郡。可知,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这是东北古史一个内在的基本联系。汉杨雄《方言》以“燕之外鄙,朝鲜例水之间”为一汉语方言区,可知,在汉晋时期,列水—载宁江以西地为汉晋在朝鲜半岛的东部边界。汉末,又有带方郡:“桓灵之末,韩秽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秽。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三国志•东夷传》)据《汉书•地理志》注,“带水西至带方入海”,带水即今北汉江。是知汉晋时汉江仍为中朝之疆界。“韩在带方之南”,汉末时马韩“凡五十余国”,“弁、辰韩合二十四国”,汉末动乱,“韩秽强盛”,逐渐统一,据高丽史籍《三国史记》公元前57年新罗始祖赫居世建国新罗并逐渐统一半岛南部之东部地。温柞王于公元前18年建百济,并逐渐统一半岛南部之西部地。中国南北朝时期新罗、百济始见中国典籍,并与中国王朝发生蕃属关系。公元660年唐朝与新罗联兵征灭百济,百济旧土为新罗占据,668年高句丽被征灭,唐于其地设东都护府,唐朝与新罗直接交界。698年渤海建国,公元733年渤海大武艺因黑水靺鞨通唐而发兵入寇登州,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23年,新罗圣德王三十四年)唐玄宗“敕赐浿江以南地”(《三国史记》卷8)。从此时起,唐与新罗以浿江(今朝鲜大同江)为界,唐(汉唐以来)在半岛之辖境从汉江北岸后撤至大同江北岸。698年,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为唐朝边州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渤海建国以后,南与新罗为邻,半岛北部原属唐之领地逐渐为渤海取代,渤海与新罗之疆界,即为7—10世纪中朝之疆界。渤海行政建置涉及今朝鲜领域者有: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绿府。[11](以下引文不再注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