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乌丙安]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基本思路和模式的思考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30 | 点击数:9006
 


  在近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进程中,有三个词语围绕着“市场经济”这个最热门的词语迅速升温,也成为相当热门的耳熟能详的词语,它们是:一“文化”、二“生态”、三“保护”。随着新世纪的开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开展和纵深发展,这三个词语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很快集结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更富于文化战略深刻含义的语词。这个鼓动人心的词组“文化生态保护”首先鲜明地纳入到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确定十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目标,对全国各地的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于是近三年来,许多省区争建本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热潮已经快速掀起,闽南、徽州、热贡、羌族四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象山、湘西、梅州等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筹建和申报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实例。

  但是,毋庸讳言,当下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或疑点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建立保护区的基本思路和观念还没有厘清,基本模式还没有确定,这些就成为问题的关键。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路与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供论证和研讨。

  第一个实例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所在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是闽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原生发祥地和固有保护地。

  闽台文化一脉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福建省数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接近半数项与台湾有着紧密关系,有许多至今仍在台湾岛广为流行传播。其中在闽南一带盛行的梨园戏与闽中地区的莆仙戏,素有“宋元古南戏遗响”的美称,弥足珍贵,在台湾也拥有大量的观众。歌仔戏既是福建的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台湾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发端于闽南,成形于台湾,返流入闽南,至今盛行两岸,成为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鲜活见证。闽南文化至今仍然展示着其多样而独特的风貌,方言中保留了古汉语音韵词汇;艺术方面有唐宋音乐遗响南音、宋元戏曲活化石梨园戏、傀儡戏等;工艺建筑有造船、制瓷、制茶、手工艺以及闽南民居、寺庙等。保护试验区成立后,闽台对渡文化节、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漳台族谱对接和民俗展览等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展示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对促进两岸同胞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维护祖国的和平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具有其他地域文化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保护试验区内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使大量活态传承的遗产得以原形态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态文化’,这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整体、活态保护的新阶段。

  第二个实例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验区。它的范围包括安徽黄山市现属的三区四县、宣城市的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这是我国第二个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它包括了古代徽州的“一府六县”,是徽商的祖籍地和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徽州文化遗产和从地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徽州区域文化,被学界确证在全国独领风骚约800年之久。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论证,标志着徽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整体、动态保护的新阶段。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将会建成一个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区域。徽州文化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之一,无论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但是,徽州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也遭受过“文革”历史的劫难、又受近年经济告诉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该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为基本方针,特别要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强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挖掘整理并重现徽州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深入拓展海内外文化交流,使文化遗产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传承。牢牢掌握并尊重徽州文化独具的发展规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实例是: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这标志着由热贡艺术、同仁古城、热贡六月会、於菟以及藏戏等文化形态构成的热贡文化进入了整体性保护的轨道。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文化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持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空间完整性、文化资源丰富性、抢救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青海省将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传承有序、保障有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为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进步做贡献。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流域即热贡地区,走出了一代代大批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的艺人,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等地,从艺人员之多、技艺之精妙,都是其他地区少见的。同仁地区在藏语中被称为“热贡”,因此这些艺术也被统称为“热贡艺术”,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热贡艺术融合了汉、藏、土、回、蒙古、撒拉等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其中,唐卡、雕塑、堆绣、剪纸、壁画、藏戏等项目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热贡地区的土族於菟、黄南藏戏、热贡艺术、热贡六月会、泽库和日寺石刻技艺等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热贡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已与生于青海高原、长于黄河流域的热贡人民的农牧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了热贡地区独特的文化生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爱屋及乌、爱乌及屋都好!

上一条: ·[周和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条: ·广东梅州获批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相关链接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张永钦]夫妻权力分析:入赘婚家庭关系与家庭决策模式探讨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李贵生]宝卷传承的活化石
·[李丙传 梁家胜]非遗视域下中国农民画文化实践的多民族性出口·[高晓芳]流域文化生态视域下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路向探赜
·[高健]神话主义何以神圣·[范宗朔]《一千零一夜》中的旅行式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蕴
·[段微]中式恐怖游戏中的民间叙述模式解析·[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
·[徐麦]“地方”感知:民俗旅游研究新思路·[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王宇曦 何潇 俞冰]共富与共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