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安托宁]劳里·航柯论民俗研究中的范式札记[1]
  作者:[芬兰]佩尔蒂·安托宁(Pertti Anttonen)   译者:陈研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7 | 点击数:19013
 

  译者摘要:劳里·航柯(Lauri Honko)教授吸收了库恩的范式理论思想,开启了北欧民俗学的学科反思和范式研究。各家论辩相继涌现,其中丹麦民俗学者本特·霍尔贝克(Bengt Holbek)批判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框架。论者再次探讨范式,阐述了民俗学的基本范式:社会学范式(Sociological Paradigm)、分类学范式(Classification Paradigm)等,对族群认同、传统与现代、文本化和文类分析进行反思。论者认为,航柯研究范式,但也逃不出范式的束缚,他对民俗研究范式的描述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分类学的范式。当然,对当代民俗学研究而言,范式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范式;民俗学;航柯
  作者单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民俗研究系教授
  译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2007年5月,题为“知识生产反思——民俗学和民族学的发展”的民俗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塔尔图大学召开。由来自爱沙尼亚和比较民俗学学院的特聘副教授克里斯廷·库蒂马(Kristin Kuutma)主持,30多位国内外学者与会。本会是“民俗学与自身文化批评(20世纪早期)”研究项目的活动之一。该项目从2004年起到2007年,由库蒂马教授领衔,爱沙尼亚科学基金会资助。

  大会的目的,正如库蒂马在征稿启事中所说:“向学者及其学术投以新鲜好奇的眼光;着眼于学术化过程中的约束和偶然事件,文化政治和国家政策,学术民族化、学术权威的影响、个人历史、性别视角,学术史的国际组织联络的必要性和偶然性。

  没有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和他的始创性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就不可能有这次会议所倡导发扬的认识论方法。《科学革命的结构》于1962年首次出版,而库恩还是理论物理研究生时就开始了最初的构思(Kuhn 1970:v)。这本著作是科学进步和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理论论述的分水岭。由于库恩理论思想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巨大影响和广泛传播,范式成为了考察历史和当代学术成就动向、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主要工具。民俗学研究领域也同样深受其影响。

  科学活动停留在认可的模式或范型上,这些模式或范式使学者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 (Kuhn 1970:10),这是库恩法的基本宗旨。“常规科学”就是套用这些模型和模式的产物。常规科学遵循各种范例,基于一个“成规的框架”,包括共同的本体论、假设、方法论规则和规范、研究目的、研究标准。因而库恩极为强调了科学的社会属性,“范式被科学共同体成员共享,反之,科学共同体由共享相同范式的人员组成。”(Kuhn 1970:176) “常规科学研究集中在那些由范式提供的现象和理论的阐述上”(Kuhn 1970:24),使学术研究成了“解难题”活动。当新事物或新理论被发现,科学革命发生。对反常的注意及随后的危机改变了学者世界观。科学因革命而进步。

  库恩的范式理论激发了大量的学术讨论,其中不乏批判。“常规科学”的概念被认为过于教条,同时许多同行抨击科学本质建构中的危机途径。反对者之一就是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与库恩提出反实证主义观同期的科学哲学元老。而波普尔也是库恩的抨击目标之一。波普尔理论被作为检验一个特定理论的科学价值的方法,库恩质疑这样的理论是歪曲的 ( Kuhn 1970:146 ff.)。在库恩看来,科学研究的现实只能由理论和范式来描述,不可独立于两者。因此在现实的描述中,任何人都不能立于理论之外而对描述的精确度进行评价。换句话说,现实不能独立于与此本体相关的理论而被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北欧民俗学狂热地吸收了库恩的激进思想,无一例外都在进行“研究之研究”。这尤其是受到劳里·航柯教授的巨大影响。劳里·航柯是北欧民俗研究所(NIF)所长,1980年前后,他组织了许多围绕此主题的活动。1979年3月在奥斯陆的“北欧民间诗歌、理论和方法研讨会”上,首次探讨了研究的意识形态支撑。研讨会上讲演的论文被发表在《诺威格》(Norveg)的主题专刊《挪威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杂志》(1979年第22期),以及《北欧民俗学会再版》系列丛书中的《民间诗歌:理论和方法》。同年图尔库的NIF周年研讨会上,也对学者意识形态上的义务,特别是对民族建设进行了探讨,研讨论文发表在挪威杂志《传统》(1980年第10期),以及劳里·航柯编辑出版的《北欧国家的民俗和民族建设》(1980)。

  1980年10月, 北欧民俗研究所在图尔库组织了一个民俗学范式讲座,出版了名为《当代民俗学范式》(Herranen 1981)的论文及其注释评论合集。1981年6月,在芬兰利佩里(Liperi)召开的第22届北欧民族学与民俗学大会,以劳里·航柯为发动者,对范式的探讨达到了顶峰。随后,大会论文集《北欧传统研究趋势》(Honko & Laaksonen 1983) 发表于芬兰文学学会的芬兰工作室(Studia Fennica)系列丛书中。

  关于范式的探讨,航柯沿袭了库恩的定义,同时也参考了对库恩的批评。航柯认为,范式指特定学术领域的世界观及其对个体学术思想的影响,获得和系统化研究资料、实行分析和提出问题的途径(Honko 1981:5; Honko 1983: 17)。一种范式是经学术教育和方法模式获得的一个精神框架,,即这种教育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范例(Honko 1981:5; Honko 1983: 16)。范式的大多数基本前提都是盲从的,被无方法论反思地遵循,也就是说它们是被模仿的。一个范式“是科学的获得和再现的隐匿指导路线,缺乏明确阐述的理论” (Honko 1983: 16-1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弗里]口头诗人说了什么(用他们自己的“词”)
下一条: ·[西伽尔]论魔鬼终结者:对两部电影的神话解读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子麒 鞠高然]具身性范式下的群体认同与流动边界·[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文江]传说研究的三种范式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林诗瑶]空间与地方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