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赛装节的一名彝族女孩
永仁县文化局副局长殷必聪介绍说:
“我们直苴彝族的服饰最有特点的还是公鸡帽,也叫鸡冠帽,代表了什么呢?公鸡是不是起得比较早,象征彝族人是比较勤劳勤快的。”
赛装节来源于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国公元664年,名叫朝里若、朝拉若的彝族兄弟出门打猎,追赶野猪来到了一片水肥草美的地方。两兄弟感叹:“要是在这里种上谷子,一定会连年大丰收,吃也吃不完!”当他们弯下腰来痛饮清澈的泉水时,身后的箭筒里滚出了三颗饱满的谷粒。春去秋来,当兄弟俩如受到神灵召唤般再次回到这块地方时,发现满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成熟稻谷。兄弟俩和乡亲们搬到这个后来被叫做直苴的地方居住了下来。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种上了各种粮食作物,这里的彝族过上了连年丰收的好日子。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一心要给兄弟俩组合美满家庭,决定按兄弟俩的意愿给他们挑选称心如意的姑娘过日子。全村的姑娘在农闲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她们织麻、纺线、染制、剪裁、缝衣、绣花。来年正月十五很快就来临,寨子里的人聚集在大青树下,姑娘们穿上精心绣制的衣服,头戴如花如霞的公鸡帽对歌、打跳。朝里若选中了寨子里最勤劳智慧的姑娘,朝拉若选中了最心灵手巧的姑娘。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一地区仍然沿袭了这样一个传统,正月十五去赛装。彝族群众把农历正月十五当作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他们身着盛装举家前往。“赛装赛到日头落,打跳打到月当空。”“赛装节”为当地彝族青年男女提供了谈情说爱的好场所。他们从赛装、打跳、体能和劳作技巧的比赛中暗暗选好意中人。夜幕来临,当皎洁的月光洒向山野的时候,许多彝家青年就是在这样的季节确定了恋人关系。
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杨甫旺说:
“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彝族的传统手工艺渐渐濒临消亡,但直苴这个地方通过赛装节活动,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彝族传统的手工工艺形式。透过服饰装扮这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艺术审美观、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创作才能。赛装节活动记忆着彝族民族服饰(的形成、发展)历史,折射出了深厚的彝族文化内涵,这里的服饰是彝族服饰中最有美感的一种。”
直苴彝族赛装节这天,十里八乡的彝族群众会把他们自制的民族服装、乐器和刀、锄等生产工具,核桃、苦荞粑粑等地方特产带到赛装场,演绎着现代意义上的贸易流通活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广网 2007-04-03 11:27: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