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有革命性
虎的“革命性”是汪玢玲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并将它作为一种不可磨灭的亮点和重点写进新书《东北虎文化》里。
“我在学习伏羲文化,追踪万年虎文化源流时,发现《周易》和虎文化的关系,使我进入全新的境界。我发现中国古典人文主义来得很早,在《周易》、《尚书》中都有反映。在世界文化革命中也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的。”汪玢玲教授这样告诉记者,“《周易》是天人合一的人文科学,崇尚龙虎和合精神,一直引导中国文化发展到现在的与世界革命汇流的高度。如《周易·革卦》中,‘大人虎变’就是讲革命道理的。”
汪玢玲教授认为,三千年前的(周)武王伐纣,正是这种“大人虎变”的革命精神,推翻了奴隶主的残暴统治,初建了以儒家仁政思想为代表的早期人文主义的周代文明。正是这种“大人虎变”早期暴力革命的成功,形成了中国虎文化最早、最完整的历史革命理论(革卦六爻)。包括后世历代统治者内部革命和以阶级斗争形式出现的农民起义,都源于早期人文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大人虎变”精神——人所赋予虎王的正义感和属于老虎本性的勇猛精进精神。
“中国革命以虎文化‘大人虎变’形式出现,虽有三千年的历史,却是一个新发现,无疑它是虎文化的光荣和精髓,我们应该十分珍视这种重要发现,并使之发扬光大,将虎文化研究和护虎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汪玢玲教授总结着。
中国人对虎有特殊情感
汪玢玲教授告诉记者,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的虎文化记载出现在一万年前的岩画上。之后,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到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在一起就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象,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有时也充当逐妖、祛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的特征。
汪玢玲教授认为,中国人对虎的态度几千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人们深爱老虎的勇猛和力量,称其为百兽之王,“龙生云,虎生风”,喜爱其八面威风,形容勇猛的战将为虎将。在文学作品中,时常用虎来形容威猛的战将。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就被誉为五虎上将。乃至将门虎子、虎女,连古代调兵的信物也称虎符。 (来源:锦州晚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锦州新闻网-2010-02-14 11:32: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