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陈引驰]难以置信的“创见”
  作者:陈引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1 | 点击数:7982
 

  

  如今,求创见心切,却对最基本的事实——在有关古典的考据里,即对最基本的文献状况及其形成的事实——漫不经心,甚或完全漠视,并非独一无二,很让人不知所以。

  去年夏季有机缘游历关外,接识木斋教授。教授为人豪爽,议论纵横,车上席间,每每谈其“古诗十九首”作者之新见。虽然尊重木斋教授为学之热忱、求新之勇气,对他的结论却期期以为不可,当时便坦然以告,多方设难,甚至不避以红楼索隐比类,而教授则不以为意,盖因成竹在胸、心存定见尔。近日,汇集木斋教授迄今关涉此论题主要论文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面世,大致翻阅,依然不能信服。

  木斋教授经过曲折的考索,认定“古诗十九首”等所谓“古诗”,主要出自曹植,关系他与甄后之间的情爱故事;在他死后,曹植的作品“被魏国官府重新‘撰录’删改一次”,“其实质,是要对所有有关植、甄隐情的档案材料进行掩盖封杀”。魏明帝曹叡无法忍受母后与叔叔的地下情,这次“撰录”“乃是曹叡临死之前之所为,是曹叡临死之前不解决便不能瞑目的心头大患”,“十九首等优秀的古诗,正该是这次事件的结果,它们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的作品,删除之后被以不同的名目存留了下来”(第十一章“论曹植为十九首的主要作者”,第160页),“删除之后的作品担心后人不信,而分别置放于苏李、枚乘、傅毅等人名下” (第十二章“论植、甄隐情及与十九首的关系”,第196页)。

  这样洞悉人心人情而缀合书证史料竟至严丝合缝的研究,不是我能为之的,且许多话儿,说起来,就长了。只说那最末一点吧。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问题,历来说法多歧,枚乘、傅毅和曹植,从南朝始便都列名候选者之中。今天,木斋教授骤然提出:什么“枚乘”、什么“傅毅”,背后都是“曹植”,不仅如此,“苏李”(苏武、李陵)背后也是“曹植”,而且,“曹植”之所以化身,是因为魏明帝曹叡的阴谋派定。你不说这是石破天惊都不成!

  稍稍翻检,“枚乘”、“傅毅”之说,南朝齐梁间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提及:“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玉台新咏》卷一录杂诗九首,八首与“古诗十九首”重,归于枚乘名下。他们好像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诗作与曹植有何瓜葛,照木斋教授的意见,他们都上了曹叡的当吗?至于“苏李诗”亦出曹植之手,木斋教授在书中另一处进而言及“曹植、曹彪兄弟的唱和之作,则被依附到所谓的苏李诗”(第十二章“论《青青陵上柏》”,第265页),更是令人瞠目。苏、李诗作,见诸萧梁昭明太子所编《文选》,之前刘宋颜延之《庭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等,都仅有李陵而无苏武,且后世在相当时段内,所谓苏李诗具体诗篇的主名在李陵和苏武之间尚犹疑不定。逯钦立先生就曾给出《文选》所录苏武诗之前三首曾被认为李陵之作的实例(逯钦立《汉诗别录》“辨伪第一”甲“苏李诗”,《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第7-8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逯先生论断:“苏诗出于李集,本为李陵诗,好事者以其总杂,故妄增苏武名字。”(同前,第6页)那么,如何能以后代才清晰起来的苏、李两人相对唱和,回溯至曹魏时代去套合曹植兄弟的唱和呢?甚至透露“古诗”或出曹植之手的锺嵘《诗品》里也只是说“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而在“上品”中对于“古诗”和“汉都尉李陵”也做了明确区别,各自溯源至《国风》和“楚辞”,意谓钟嵘并不认为两组诗出自同一位作者。

  并不是说古人的只言片语都该信从,但我们对既往文学史实的认识,不是都建立在这些书证基础上的吗?当你的结论与这些记载牴牾不合时,难道没有责任做出疏解么?

  “古诗”作者可能是曹植之说,与“枚乘”、“傅毅”之类,都是南朝人的推拟,就文献史料的证据意义言,仅具有与后者同等的参考价值。某种程度上,我愿意承认,曹植距“古诗十九首”较枚乘等距“古诗十九首”更近,但诚实地说,即便如此,我还是无法接受木斋教授这样的考索和论断。

  最后,再看钟嵘《诗品》传载的“古诗”出自曹植的说法:

  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

  对照之下,可以了解到木斋教授书中有一始终未加厘清的地方,即他着力论说的是“古诗十九首”出诸曹植,而《诗品》则指向全体“古诗”。

  其实,所谓“古诗十九首”于《文选》将它们撮录在一起之前,作为一个整体,是完全不存在的。陆机的拟古诗见今《文选》中,推原其所拟的原作,其次第与“古诗十九首”多不合,《玉台新咏》所录枚乘杂诗九首与“古诗十九首”相同者其先后次第亦不同,这显示“古诗”一直没有以一个确定的文本形式存在、流传,而是始终处于变易流动状态的。上引《诗品》文字,钟嵘传载的所谓“古诗”出自曹植的“旧疑”,针对不仅“古诗十九首”中的若干首而已,是“古诗”之全体,而钟嵘所见,至少有五十九首之多。《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仅论涉《今日良宴会》、《涉江采芙蓉》、《西北有高楼》、《行行重行行》、《青青陵上柏》数首,任重而道远,木斋教授勉乎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010-2-28 2:49:4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康强]愧对乡邦先贤
下一条: ·[柯杨]源远流长的甘肃民俗文化
   相关链接
·[季中扬]《庄子》中的技艺美学与工匠精神·[木斋]一个时代的神话
·杨义:庄子是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