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灿烂中华──综合专场二
此场演出,为元宵节非物质文化调演活动的最后一场演出,汇集了畲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域选择上突出南方为主,兼柔西北的特点,集中展示了福建、湖北、广东、海南、重庆、湖南、甘肃、宁夏、西藏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出中观众可以欣赏到瑶族耍歌堂、长阳山歌、沮水呜音等精彩节目。这些节目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国灿烂多彩、繁荣辉煌的民族文化,展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生生不息的发展面貌。
兴山民歌(网络图片)
其中,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家珍表演的“兴山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的经典曲目。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蕴藏丰饶,分布于湖北省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被国内音乐界学者指认为“荆楚古歌”的遗存。它音调奇特,不见经传,让人不识音高、不辨调式、不易歌唱。它所包含的“兴山三度音程”,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民歌(本网资料图)
此外,畲族民歌为近年来首次进京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的节目,很值得关注。畲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于闽东、浙南地区。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和山歌歌俗。题材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叙事歌、杂歌、仪式歌,曲调大致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大多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讲究畲语押韵,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场演出将于2010年3月29日、28日19:30在天桥剧场上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