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欢歌──内蒙古自治区专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富饶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孕育了草原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厚重的历史抒写出他们辉煌灿烂的文化。境内居住有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回、满等各民族同胞,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本场演出以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从舞蹈、器乐、民歌、服饰各方面,对蒙古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集中、立体的展示,充分表现出生草原文化的丰富性,使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透彻地了解游牧文明的精神特质。
蒙古族长调民歌(本网资料图)
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第一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必演曲目。“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游牧劳动中创造的独特民歌形式,它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曲种类,具有旋律悠长舒缓,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跌宕起伏的特点,并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感怀父母、仰慕英雄、讴歌爱情为主要题材内容,是蒙古族全部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
蒙古族搏克(本网资料图)
此外,观众还将欣赏到首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蒙古族搏克。“搏克”即摔跤,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选手在悠扬高亢的长调歌曲中跳着鹰步列队上场,比赛完毕又跳着鹰步向观众致意退场。优胜者脖颈佩戴色彩鲜艳的“章嘎”(项圈),作为获胜次数的标志,彩条越多表明选手获得冠军的次数越多。“搏克”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它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场演出将于2010年3月13日、14日19:30在天桥剧场激情上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