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牙“蒙芯”中雕刻的《西游记》故事图案令人叫绝。
这种造型的葫芦,业内人士称为“素棒子”。
葫芦上精美的压花图案。
清代的蝈蝈葫芦,最讲究的就是雕刻精美的“蒙芯”,“蒙芯”的材料不光有象牙的,还有玳瑁的。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朋友们发现,许多人的家里除了鲜花盛开以外,还传来阵阵蝈蝈的叫声,使得家里的闲适气氛“有声有色”。许多玩家们也感慨,现在天津冬天里养蝈蝈的人们,好像比夏天还多。早先,谁能把夏秋的蝈蝈养到春节,谁就是“大玩家”,现在,随着蝈蝈的人工养殖兴盛到几乎成为一个产业,所以在春节期间,京津地区的许多家庭里养蝈蝈也成了一景,也表达出都市人群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早在冬天养蝈蝈的古代玩家们,也成就了一种特殊的文玩——蝈蝈葫芦。从清代开始,天津的“葫芦文化”就已经影响深远。近日,记者在鼓楼的“北方古玩城”内,见到了天津玩葫芦的名家“葫芦万”,把蝈蝈葫芦的玩法与历史传承一一道来。
“葫芦万”的葫芦经
“葫芦万”本名万永强,玩葫芦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里,不但结交了许多全国各地的“葫芦友”,更是与刚刚故去的“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老人交情颇深,也获得了王老很高的评价。30年前,刚迷上葫芦的万永强就在院子里尝试种植葫芦,从清代开始,民间艺人开始用泥木模子培植葫芦,就是用做好的模子扣封住未长成的青葫芦,以使葫芦慢慢地生长成预先设计好的样子。年轻的万永强开始尝试用新技术进行改革,他试着用石膏制模,效果很好。现在,华北地区的大部分“范制”葫芦的民间艺人都采用石膏制模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咱天津的“葫芦万”才是这个新技术的创始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网-每日新报 2010-0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