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罗香林的《粤东之风》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0 | 点击数:8478
 


  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广东兴宁人。1924年毕业于本县兴民中学后,到上海就读承天英文学校。1926年夏入清华大学史学系,兼修社会人类学。1930年,进清华研究院。研究唐史和百越源流。193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到华南考察民族问题、广东客家文化与社会组织。1936年任广州市图书馆馆长兼中山大学副教授。抗战爆发后抵重庆。日本投降后,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立文理学院院长。1949年移居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等。著有《客家研究导论》、《客家史料汇编》等。

  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时代,罗香林就开始在《歌谣》上陆续发表民间文学的文章。中大创立民俗学会、出版《民俗》周刊,罗香林因与顾颉刚、容肇祖等在《歌谣》周刊时的老关系,又是广东籍客家人,与钟敬文等是乡党,也自然被列入《民俗》周刊的重要作者名单之中,尽管他远在清华,并不是民俗学会的骨干。《粤东之风》是他从1924年起多年来搜集和研究客家民间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上编为“讨论之部”;下编为“歌谣之部”(收入500首包括客家在内的五种“民族”的情歌)。“讨论之部”的第一章《什么是粤东之风》、第二章《客家歌谣的形质》两篇论文,曾先后在朱湘主编的《文艺汇刊》(清华文学社的刊物)上发表,颇产生过一些影响。全书单行本1936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却并没有纳入顾颉刚主持、钟敬文等编辑的中山大学民俗丛书。

  《粤东之风》是一本在中国歌谣史和歌谣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歌谣选集和歌谣论著,虽然论述部分只有六万字。曾经任职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参与发起歌谣研究会的朱希祖在为其撰写的序言里这样评价它的价值:

  我国风诗的采集,就是十五国风,都在中国北部采集来的,只有《周南》、《召南》及《陈风》,稍入南方。陈在陈州,周南召南,据胡承琪《毛诗后笺》采王夫之说:“召南在汉中商、名+页、巷安、郧、夔、顺庆、保宁一带;周南在南阳、襄樊、承天(竟陵)、德安、光、黄、汝、颖一带”,都在江汉、江淮之间,没有采集到扬子江以南。当周朝初年,楚受封于丹阳,在宜昌的归州东南,北枕大江,与夔国并处;后徙枝江,亦名丹阳,北据大江,是最初的楚地,似在江南多些。因为楚是子爵,他的初封,不过五十里,周南、召南还没有达到楚国疆域以内,没有一句涉乎楚国的。近来有人说:“《周南》、《召南》就是楚国的风诗”,这是很不对啊!到了战国的时候,屈原的《九歌》崛起于江南,后人集为《楚辞》,于是歌诗就扩张到楚国,并是扩张到江南了。汉武帝立乐府,采各地的歌诗,也用地名来做标记,也是一种风诗。他所采的,北方却到了燕、代、雁门、云中、陇西;南方却不过到吴、楚地方。我看《汉书》诗歌的目录,就可以知道,可惜他采集的诗,已经亡了。可是,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却有《楚调曲》三卷、《吴声曲》四卷,又有《西曲》三卷,是襄阳、石城(竟陵)樊、邓、江陵、荆州、巴陵、寻阳、寿阳、扬州各地方的歌诗,实在也不出乎吴、楚之外;惟有巴州之《竹枝词》、道州之《欵乃曲》是儿童舟子所唱,流传得很广。又有《蜀国弦》、《蜀道难》、《湘中弦》、《湘中曲》、《豫章行》(唐薛道衡《豫章行》云:“江南地远接闽、瓯”,又云:“君行远过茱萸岭。”)《越城曲》、《永嘉行》等等,那么更扩张到五岭那边去了!《乐府诗集》采集北方的歌诗,扩张得更远,所以说是到中国本部的塞外,所以他的功绩也不小;但是对于南方的五岭以南,却还没有!近来兴宁罗香林君,有《粤东之风》第一集三卷,于是我国的风诗,方采集到最南部。自从周朝初年算到现在,这种工作,经过三千年,方从最北采到最南,罗君的功绩,实在比较收集《楚辞》的功绩,更加卓越了![1]

  《粤东之风》前面有两篇名家写的序言:一是时任中山大学教授的朱希祖写的,他对《粤东之风》的评价是从文化史的角度着眼的;一篇是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写的,他则是从文艺的立场看歌谣、评价《粤东之风》的。在罗香林之前采集岭南风诗者,固然有前代人刘彬华的《岭南群雅》、伍崇曜的《楚庭耆旧诗》等,现代人李金发的《岭东恋歌集》、刘信芳的《梅县歌谣集》、钟敬文的《客音情歌集》、苗志周的《两粤情歌》等,但朱希祖认为:“我以为罗君的《粤东之风》,虽然不能算首倡,却希望可以集大成!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大,要追踪十五国风,这一点见识,就高出于众人之上啊!至于剖析的细密,整理的完善,也是他们所不能及的!”[2]朱希祖的评价,固然有提携之意,但决无阿谀之嫌,在学术上是公允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丽萍]尚未终结的亨廷顿时刻:平安夜的怀想
下一条: ·[陈蓉霞]达尔文:从神创论到进化论
   相关链接
·陈春声:《信仰与秩序:明清粤东与台湾民间神明崇拜研究》·百年碑文揭秘粤东南澳渔家风情元宵庙会历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