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周星]林光江著《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序
  作者:周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0 | 点击数:10724
 

  导致以游戏为主的儿童生活世界的上述诸多变迁的原因,非常复杂多样,但主要还是成人世界的儿童观多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为数众多的家长认为孩子“贪玩”,甚或对“玩耍”本身就持有消极意义的判断,他们千方百计地想用“兴趣”和“爱好”去替代儿童的“玩耍”,殊不知游戏恰恰是儿童最重要、且往往是最容易激发其创造性与想象力的活动。总体而言,成人世界基于自己的利益和对儿童的预期、判断而为孩子们提供了“准成人化”的文化及教养环境,从而逐渐替代了儿童自身所可能创造的游戏文化。事实上,现有的大部分游戏经常是从成人的立场出发,甚至是以商业利润为中心而制作或被开发出来的,它们留给儿童发挥创意和想象力的余地早已微乎其微。现代城市儿童能够自由自在地“玩耍”的时空范围却是越来越小,由他们在同龄群体内共同创意、共同实行并可以在试错中不断地学习去完善和发展的游戏方式越来越少,儿童们越来越多地被成人为他们制造的游戏和其他文化所包围、所控制。通过对中国城市儿童生活的实证性研究,林光江博士指出,儿童们的大部分时间是被学校(幼儿园)及家长支配的,孩子们真正自由的时间少得可怜,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已经过早地变成了成人世界制度化时间体系的一部分。中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群体并不是自由自在的所谓“小皇帝”,而是深受竞争原理支配,被家长的欲望或成人社会的期待所影响,在被严格管理的同时,当然也是倍受宠爱、甚至是被过度保护的特殊的人口亚群体。对于本书所揭示的城市儿童的孤立和孤独日趋深刻化的上述社会现实,我们必须予以深刻的反思。

  在论及由成人社会给儿童们创造的文化或旨在使儿童实现社会化的教养环境时,林光江博士还对现当代中国的儿童文学做了必要的分析,指出了其中潜含的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儿童观如影随形般的存在。长期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可以说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为国家和社会所期许的少年儿童的形象,但由于过度偏重其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因而在童趣、童真方面却有很多的不足。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首先应该基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按照儿童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成人社会的逻辑去展开;儿童文学作家不应该把小读者们只视为是可以按照成人世界的人生预设或意识形态原则去训导的被动性的存在,相反,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拓展出足够宽阔的发挥其想象力的空间。

  林光江博士曾经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留学攻读博士学位课程,她的这部书稿就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精心修改而成的。除了学习刻苦、态度谦虚、学风严谨、尊重老师和友善同学等优点之外,我觉得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她作为一名非常了解中国的“知中”派日本学者,完全没有其他一些海外学者往往可能秉持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借助外部视角的便利,林光江博士对中国城市社会里涉及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的观察与分析,既敏感、睿智和富于洞见,同时又充满理解、同情和善意。林光江博士和家人长期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年来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学术及民间文化交流作了许多具体的实事,她的不懈努力已经获得了中日两国许多人士的赞赏和敬意。

  以上文字便是我重读这部书稿时的所思所想,谨记于此,权且为序。

  2009年6月20日

  于爱知大学丰桥校舍研究室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马丽华《灵魂像风》序
下一条: ·[周星]彻底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为中国人民造福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文忠祥]“赋魅”自然: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问题思考·[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
·[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刘晨]帝王亲祀后土考辨·[杜小钰]试论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美学内涵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