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居素甫·玛玛依:国宝级的“玛纳斯奇”
  作者:记者 王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13256
 

不平凡的演唱

  1958年夏天,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在阿合奇县召开牧业现场会,当地人极力推荐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玛纳斯》。那一次,是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唱《玛纳斯》,他一口气唱了四天三夜,震惊了所有听众,也震惊了中国文坛。

  人们从四面八方骑马赶来,聆听他的演唱。他也经常通宵达旦地忘情演唱,连续唱几天几夜,最长时超过了20天,就靠喝一碗碗酥油茶解乏充饥。

  从1961年到1983年,居素甫·玛玛依曾先后三次完整地演唱《玛纳斯》。第一次是1961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玛纳斯》普查搜集组演唱史诗前五部的内容。当时唱了《玛纳斯》38000多行,《赛麦台依》27000多行,《赛依铁克》18000多行,《凯耐尼木》16000多行,《赛依特》28000多行。第二次演唱是1964年,在阿图什市,他对史诗前五部进行补唱,而且唱出了史诗的第六部《阿斯勒巴恰与别克马恰》45000多行。第三次演唱是在1978年11月,他被邀请到北京。这次是他自己记录、自己演唱的内容,除了“文革”中没有丢失的第二部《赛麦台依》外,老人将其余各部都重新演唱和记录了一遍。《玛纳斯》为53287行,《赛麦台依》为35246行,《赛依铁克》为22590行,《凯耐尼木》为32922行,《赛依特》为24000行,《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为36780行,《索木碧莱克》为14868行,《奇格泰》为12325行。目前,这些史诗已全部出版发行。

  1979年,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称他为“国宝”。同年,他出席了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诗人座谈会和全国第五届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会理事。后来,他又当选为新疆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并成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的研究员。

  如今,老人回到了阿合奇县与两位外孙享受着天伦之乐。由于年纪的原因,老人已很少再演唱《玛纳斯》了,但老人还是喜欢读书,一有空,他还要给自己新的传人——外孙女教唱《玛纳斯》。

  站在阳光明媚的房间里,小姑娘放开歌喉演唱起《玛纳斯》的篇段。小姑娘感情充沛,表情丰富,虽然不用乐器伴奏,曲调却时有变换,时而激越昂扬,时而低缓凄切,时而急促紧张,时而舒缓悠长,让人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氛围里。

  老人自豪地说:“史诗是柯尔克孜族的民族之魂。在柯尔克孜族人民心目中,玛纳斯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具有凡人的血肉之躯,又有超人的神力。人们相信玛纳斯的灵魂仍然活着,他会护佑柯尔克孜族人摆脱困境,消灾祛病。有机会,我还要唱唱《玛纳斯》。”

  采访结束后,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成功入选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这项宝贵遗产目前的唯一传人,居素甫·玛玛依成了真正的国宝级“玛纳斯奇”。 (来源:光明日报;本报记者 王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0-02-05 08:4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格萨尔掘藏师土登达杰
下一条: ·[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