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钟敬文 主编:《民俗学概论》
  作者:钟敬文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26446
 


文库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书摘

  第一章 绪论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民俗学概论”是一门向高等学校文科学生系统介绍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历史、方法、理论成果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全面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增强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二是系统学习民俗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民俗学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掌握一些从事民俗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教材分上下两编,上编着重介绍中国各类民俗事象,下编着重学习民俗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历史。

  在第一章 中,我们首先介绍民俗和民俗学的基本概念与范围、民俗的社会功能,以及中国民俗发展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

 

  后记

  本书是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在编写和修改过程中,曾先后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兰州大学、中南民族学院、湖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各章节的执笔人见书前名单),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对《民俗学概论》的编写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书的收尾工作,由主编率书稿审定小组完成,审定小组成员如下:钟敬文、董晓萍、萧放、朝戈金、苑利、杨树喆、万建中、黄涛。

  本书在查阅、核对资料的过程中,还曾邀请三位硕士生担任助手协助工作,她们是:庞建春、严优、康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资料室、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资料室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本书的编写和修改提供了各类图书资料,还为审定小组的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在此谨向他们深表谢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涛:《中国民俗》
下一条: ·王树村 著:《戏出年画》
   相关链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