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龙文]社区传统资源利益分享机制研究
——新庄村传统造纸的田野调查、社区实践与理论思考[1]
  作者:龙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5 | 点击数:21547
 
黄××(新庄村委会主任):“手工造纸是我们村传统产业,分布在龙上、龙中全寨和其他寨的一部分农户,由来已久。本地把它当作一种产业来开发,一开始是出于宣传的目的,让外面的人来了解。一时间中央台来拍、云南台来拍、腾冲台来拍,报社记者也来,很多学者也来,总之一律是打着宣传和研究的旗号。外国人也来,如最早是一个日本人,我进村(1997年)以前的事了,后来2003年非典的时候来了一个美国人,可能还有其他的,你要去问寨子里的人。这些人把我们造纸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拍去了,而且然我们的寨民边讲边示范边拍。我们也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一股脑全说,要我们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这些人不通过村里,一般是直接由乡上面带到寨子里,具体做了些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后来,寨子里的村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节目,发现自己赖以维持生计的传统造纸工艺全都一点不漏的播出去了,心理上不能接受,向我反映。以后再有人来,我就尽量的避开,村民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什么都说了。”
龙××(新庄村龙姓村民中辈分最高的一位造纸艺人,70岁):“外面来看造纸的情况很多。一是电视台来拍节目,有中央1、4、9台,云南台,腾冲台,播出在走遍中国、走遍云南、走进腾冲等节目里;二是记者、学者来采访,如云南编辑部的黄××(界头人,其兄黄××在界头水管站);三是外国人,有日本人(记不清了)、美国人(三四十岁)、泰国人(一个老头),外国人一般都由乡上带来,如赵××(界头乡副书记)、段××(乡文化站站长)。他们叫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把我们这些拿去做什么用,也不知道。但是最起码,当我们看到节目里把我们的像和话都播出来,没有问过我们,把细节都公布了,我们很不情愿。因为别人学去了就会照着样子去做,买我们纸的人就会少了。当然,我们还有一些配方是没有说的。比如前两年,泰国人不知道怎么也学会了,作了一些拉到腾冲卖,他们做的质量不好,没有人买,还是买寨子里的,可要是万一他们的质量好了,价钱又比我们便宜,我们就没法再造纸了。”
索××(新庄村村民):“外面有好些人到我们寨子里,他们到底是来搞什么?为什么来?是哪里来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比方昆明有人已经到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一个专利,工艺上和我们的传统造纸几乎没有两样,这件事让我们非常地害怕。如果人家把专利拿到手了,你要在家造纸他就来收你的钱,你就要受他的管。那就说我们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资源让人家一下子就夺过去了。如果是我们新庄村人来搞还情有可原,出了我们新庄村外,他又不造纸又搞什么?把我们几百户人家多年来传下来的民间工艺,他就把它给偷着了!”
在新庄村采访期间,笔者还走访了界头乡政府,就新庄村的传统造纸以及村民对乡上的一些埋怨,界头乡政府领导的回答耐人寻味:
 
 “对于乡上带人去村里的事情,一般是县委宣传办直接带过来,说是要做好文化上的宣传,行政上的要求,我们从来不敢问带来的人是谁、来干什么?只是尽量做好接待工作,人、财、物都搭进去了。像2003年非典期间,云南地理杂志社一个记者,带着一个美国人,县里宣传部门也有陪同,我们不想带下去,但是他们施加压力,说我们要承当不带的后果,没办法就带下去了。对于来人的具体情况,要直接问县里宣传部门才行。
 “我们最初带人下去,原意是对外宣传自己,招商引资是初衷,但是结果如何却很难说呀!来的人打着各种名号,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谁都不知道,反而使我们的传统造纸工艺让外面了解得清清楚楚,又是有人想利用和开发,根本就不用到我们这来了。比如云南就有好几个单位有我们的详细资料,一清二楚。何况那些联系人都是从中要赚钱的,来的人转一圈,把感兴趣的挖走了,就音信皆无了。
 “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造纸还有竞争力,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这种纸的原料必须是构木,构木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只有云南一小部分地方有,而且是自然散布,数量很少。构皮是造纸最好的原料,用构木造出来的宣纸是品质最好的,无可比拟。如果构木被大面积引种,别的地方就能够生产出品质相当或更好而且价格更便宜的同类纸,我们的这个传统就会彻底消失,因为没有了销路,群众肯定就不会在生产了。”
 
3. 社区行动:新庄村传统资源共管会
 
在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周边社区已有的一些初步实践[6]的启发下,笔者在2005年2~8月间先后四次到新庄村开展社区工作,通过传承人问卷调查、村民访谈、村委会成员座谈等方式唤醒村民保护本村传统资源的意识,并引导村民通过村组讨论、村两组会决议以及专家对话等多种形式认真思考本村集体利益共管的形式。最终,在村委会牵头组织下,新庄村13个村组461户人家推选出49名共同利益代表,经村委会授权,于2005年8月19日正式成立了传统资源共管会。
依据《传统资源共管公约》和《传统资源共管会章程》,传统资源被界定为——本村村民世世代代集体创造和维系着的,由村民个人传承和发展并赖之以生存的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文化传统,以及同这些文化传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物质产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龙文]论传统资源财产权
下一条: ·尊重是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前提
   相关链接
·[龙文]论传统资源财产权·硕士学位论文: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