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贾雯鹤]《山海经》两考
  作者:贾雯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1 | 点击数:15748
 
(一)数目中无“又”字 
“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南山经》)
“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西山经》)
“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北山经》)
“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东山经》)
“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中山经》)
它里边不作“十又九山”“二十又五山”,作“十九山…‘二十五山”,少一个“又”字,它是战国中年的作品。 
(二)介词多一“以”字
“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北次三经》) 
“自樕(朱虫)之山以至于竹山。”(《东山经》) 
它里边不作“自……至于……”,作“自……以至于……”,多一个“以”字。它是战国中年的作品。 
卫先生首先从《山海经》的语法特点判断其是战国中年的作品。其次,他再从《山海经》与同时期文献递衍借鉴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其时代,从而认为:
 
《山海经》的作期,在《穆天子传》后,《鲁语》《晋语》《周书》《庄子》《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前。按《穆天子传》是西元前408年后的作品,《鲁语》《晋语》是西元前336年前的作品,是《山海经》的作期在西元前408后336年前这七十二年中间。折中计算是西元前372年左右,即战国中年作品。
 
卫先生从语言和文献两方面都证明《山海经》是战国中年的作品。
那么,上面提到的《山海经》的两个语法特点是否就是战国中期文章特有的现象呢?著名语言学者洪诚先生《读(周礼正义>》一文认为:
 
从语法看,文献中凡春秋以前之文,十数与零数之间皆用“有”字连之,战国中期之文耶不用。《尚书》、《春秋经》、《论语》、《仪礼》经文、《易·系辞传》皆必用。《穆天子传》以用为常。《王制》、《庄子》不定。《左传》、《国语》以不用为常。《山海经》中之《五臧山经》不用。《孟子》除论述与《尚书》有关之事而外亦不用。
 
可见洪先生亦认为战国中期之文,十数与零数之间已不用“有”字连之。《山海经》中之《五臧山经》不用,则《山经》的上限当为战国中期。
王晖先生《古文字中计数使用“又”字的演变及其断代作用考》一文,详细考察了古文字中计数使用“5L'’(或“有”)字的发展演变情况,认为:“凡是作品中均用‘又’或‘有’的,其时代不会晚于战国中期前段(前390—340);凡是作品中全不用‘有’的,其时代不会早于战国前期。”从而印证了卫、洪二先生所说的正确。
此外,王建军先生《从存在句再论<山海经>的成书》一文,主要从《山海经》全书所表现出来的鲜明而独特的语用风格人手,全面考察了《山海经》的所有处所存在句的构型特点和分布情况。认为《大荒经》以下五篇产生时代最早,它和《海外》诸经大致成于战国;《山经》部分内容成于战国,大部分为秦汉人增补;《海内》诸经则为秦汉之作。王先生所论大致不差,唯谓“《山经》部分内容成于战国,大部分为秦汉人增补”,则犹有可商之处。因为《山经》之文,先秦典籍已多所称引。仅就《吕氏春秋·本味》而言,称引《山经》之文就达8处之多:
(一)《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貛貛之炙。”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日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日灌灌。”灌灌,郭注:“或作濩濩。”郝懿行疏:“《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肉之美者,貛貛之炙。’高诱注云:‘獾獾,鸟名,其形未闻。獾一作獾。’今案:獾与灌、貛与濩俱字形相近,即此鸟明矣。”可知《本味》之“獾獾”即《南山经》之“灌灌”。
(二)《本味》:“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
《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日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郝疏:“《吕氏春秋》作‘朱鳖’,郭氏《江赋》作‘赪鳖’,是经文珠朱、瞥鳖并古字通用。”可知《本味》之“朱鳖”即《东山经》之“珠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下一条: ·[阿牛木支]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性寻求
   相关链接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孟琳峰]消费“山海经”:当代“山海经热”中的大众读本与文化想象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牧]《山海经》中的“冬夏”观念与西北地缘
·[梁奇]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对中国古注的征引·[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林玲]神性与伦理:虞舜孝感动天故事的经典化
·[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