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贾雯鹤]《山海经》两考
  作者:贾雯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1 | 点击数:15737
 

 

[内容提要]《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其独特的篇章结构和它最初是与图画-相配而行有关。《山海经》书名中的“经”字并非经典之义,而是经界的意思。《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大致是在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这段时期内,是名副其实的先秦文献。 
[关键词]《山海经》;篇章结构;经典;语言风格 

 

一、《山海经》的篇章结构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形法”类之首。全书篇幅不大,不到3100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或作《五藏山经》,臧、藏为古今字)。 
《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三个部分。《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四个部分;《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四个部分;《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五个部分。 
如果稍微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山海经》的篇章结构与众不同。除《大荒经》以下五篇外,其方位展开顺序不是大家习知的东、南、西、北,而是南、西、北、东。这是怎么回事呢?蒙文通先生曾经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为首。但是先秦典籍甚多,我们并未见到与此类似的事例,实难采信。 
原来,《山海经》作为主记山川道里的地理书,其方位顺序与我国早期地图的方位顺序是一致的。从出土资料来看,早期地图的方向并非现在的地图那样“上北下南”,而是有“上南下北”的,“例如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驻军图》、《禹藏图》和《阴阳五行》的插图等等,它们就都是以‘上南下北’为正”。同样,《山海经》的这种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亦当与“上南下北”的地图方位有关。 
这种独特的篇章结构安排,可能古经就是如此,刘秀校录《山海经》时,遵依旧章,未作改动。刘秀《上山海经表》云:“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今传本亦为十八篇,表面上看来,今传本就是刘秀校录本。实则不然。袁珂先生《山海经校注》于《大荒东经》下云: 
 
明《道藏》本目录,《海内经》第十八之下注云:“本一千一百十一字,注九百六十七字。此《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进在外”或作“逸在外”。疑此皆郭璞注语。毕沅云:“郭注本目录下有云:‘《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案此经末又无建平校进款识,又不在《艺文》十三篇之数,惟秀奏云:‘今定为十八篇。’详此经文,亦多是释《海外经》诸篇,疑即秀等所述也。”郝懿行云:“据郭此言是此以下五篇皆后人所述也,但不知所自始,郭氏作注亦不言及,盖在晋以前,郭氏已不能详矣。今考本经(《海外》、《海内》各经——珂)篇第,皆以南西北东为叙,兹篇以后,则以东南西北为次,盖作者分别部居,不令杂厕,所以自别于古经也。又《海外》《海内经》篇末皆有‘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已下三十九字,为校书款识,此下亦并无之。又此下诸篇,大抵本之《海外、内》诸经而加以诠释,文多凌杂,漫无统纪,盖本诸家记录,非一手所成故也。”毕、郝之说近是。唯谓《荒经》以下五篇为诠释《海外、内》各经文字,尚有未协。盖兹五篇古本别行,成书当不在《山经》及《海外、内》各经之后。以未经整理,故文多凌杂无统纪。然乃愈见其古朴,确属刘秀校书时“进在外”或“逸在外”者,谓为“秀等所述”则诬矣。
 
可见,《大荒经》以下五篇原本不在刘秀校进本《山海经》之列。因此《大荒经》的方位顺序与其他诸篇不同,究其原因,应该是经过了后人的改动、调整。其改动、调整的时间,当是在刘秀之后、郭璞之前。
实际上,《山海经》不仅与地图颇有关联,而且与图画有关。根据文献记载来考察,《山海经》最初是有图的。
晋代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第一云:“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见,陶渊明还曾看到过《山海图》。为《山海经》作注的郭璞应该也曾见过《山海图》,这从《山海经》的郭璞注中就可见出。
《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郭璞注:“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
《海外南经》:“箍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郭注:“画亦似仙人也。”
《海外南经》:“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郭注:“言能吐火,画似猕猴而黑色也。”
郭璞引图画作注,可见其亦能见到《山海图》。凡此都足以证明《山海经》最初是和图相配而行的。正因为《山海经》是和图相配而行,所以《山海经》的正文显得十分简略。古人可以见图知意,今人见不到图画,难免有语焉不详之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下一条: ·[阿牛木支]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性寻求
   相关链接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孟琳峰]消费“山海经”:当代“山海经热”中的大众读本与文化想象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牧]《山海经》中的“冬夏”观念与西北地缘
·[梁奇]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对中国古注的征引·[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林玲]神性与伦理:虞舜孝感动天故事的经典化
·[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