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郭超]论嫘祖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郭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1 | 点击数:13935
 

 

[内容提要]嫘祖是教民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伟大祖先,是·位在中国历史上与黄帝齐名的伟大女性。受近年来国际国内大环境及旅游热潮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颂扬和纪念嫘祖功德为主要内涵的“嫘祖热”。嫘祖文化的内涵主要有:植桑养蚕,开拓创新;辅佐黄帝,安邦定国;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男女平等,光照千秋。嫘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人们寻根问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嫘祖;嫘祖文化;文化内涵;现代意义 

 
千百年来,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早已妇孺皆知,并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人以作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如果说黄帝是“中华民族之父”,那么,嫘祖堪称“中华民族之母”,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与黄帝齐名的伟大女性。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使人类从此脱去了树叶、兽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长期以来,嫘祖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崇敬。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全球华人的寻根认祖意识显得空前高涨,嫘祖再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嫘祖文化的热潮。但人们谈论较多的,是关于嫘祖的出生地以及嫘祖在植桑养蚕方面的重要贡献,而对于嫘祖在其他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弘扬嫘祖文化的现代意义,则缺少研究。本文就嫘祖文化热兴起的背景、嫘祖文化的内涵以及弘扬嫘祖文化的现代意义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嫘祖文化热兴起的背景
 
关于嫘祖,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黄帝“元妃西陵氏女,日嫘祖……帝之南游,西陵氏殒于道,式祀于行……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帝命西陵氏,教民育蚕,治丝以供衣服,于是民无皴瘃,后世祀为先蚕”。 
从文献记载可见,嫘祖为黄帝正妃,是教民治桑育蚕、缫丝制衣的伟大祖先。黄帝与嫘祖,一个“以德治天下”,管理民政;一个教民育蚕缫丝,改善民众生活。她从事的活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宝贵的历史财富。所以,后人为纪念她,把她祀为种桑育蚕缫丝及丝织行业的女神,缅怀其功绩,歌颂其德泽。由于黄帝被历代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亦为中华民族之父,而嫘祖理所当然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之母。近年来,伴随着黄帝祭奠活动的大规模兴起,逐渐形成了以颂扬和纪念嫘祖功德为主要内涵的“嫘祖热”。“嫘祖热”的出现,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到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有许多传之已久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它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也是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的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蕴涵民族精神家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有的正面临着消亡。所以,科学地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3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后,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浪潮。 
其次,国内非物质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文化“寻根热”的兴起,海内外炎黄子孙开始祭拜嫘祖,研究交流博大精深的嫘祖文化。进入21世纪以后,受世界范围内保护文化遗产浪潮的影响,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我国各地蓬勃展开。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学者专家参与的自觉性之高,在我国文化建设史上实属罕见。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同构成民族文化遗产的整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逐渐凝练、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但这些文化遗产的现状令人堪忧。一些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正在消失;还有一些文化遗产被别人争去,这种状况,无疑已成为我们当代人难以承受之痈。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和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此,在全国范围内,一场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在兴起。 
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诸多文化资源中,能够引领中华传统文化的是炎黄文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源头,而黄帝就诞生、建都在河南。河南是黄帝的故里,是黄帝的建都地,是肇造中华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黄帝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的跨越,这种形势对嫘祖文化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河南新郑举行了两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是将嫘祖文化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学智 李路兵]七夕文化源流考论
下一条: ·皖南皮影的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舒炎]黄帝和嫘祖:先蚕的正统性选择·[林恺雯]生命树的双线机制
·[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楹联的文化内涵与呈现路径研究·[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刘吉平]穿越时空的碰撞:《白鹿原》中的民俗事项及其文化内涵·[张艺]汉语谚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韦亮亮]广西上林县韦厥传说研究
·[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李卓雅]南蛮盗宝型故事探析
·[赵韩]张家界永定区亲属称谓系统文化内涵分析·[韦柳相]广西百朋镇酒壶山传说价值论述
·[程慧琴 周莹茜]泰宁朱口镇“花轿迎亲”婚俗文化探析·[刘璐瑶]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共性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