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锡诚]董作宾:乡土研究的先驱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0 | 点击数:21551
 

  注释:

  [1] 综合钟柏生《董作宾传》(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系史)、《董作宾生平传略》(台北中国上古秦汉学会《傅斯年董作宾先生百岁纪念专刊》)、裘锡圭《董作宾》(《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2] 据江鼎伊《我与歌谣的过去和将来》,《歌谣》周刊第95号,1925年6月14日。

  [3] 董作宾《福州民歌第一章》,《歌谣》周刊第88号,1925年4月26日。

  [4] 常惠《对于投稿诸君进一解》,《歌谣》周刊第1号,1922年12月17日。

  [5] 胡适《歌谣的比较的研究法的一个例》(作于1922年12月3日),《努力》周刊第31期,1922年12月4日。后收入《胡适文存》二集,亚东图书馆1924年11月初版。

  [6] [美]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7页。

  [7] [美]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第499页。

  [8] 周作人《歌谣》,《晨报》副刊1922年4月13日。《歌谣》周刊第16号(1923年4月29日)转载。《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在收入此文时,编者将《歌谣》周刊转载的时间1923年9月误为写作的时间了。

  [9] 《歌谣》周刊创刊号,1922年12月17日。

  [10] 这两首歌谣,载《歌谣》周刊第62号——《看见她》专号,1924年10月5日。

  [11] Andrew Lang,家斌译,《民歌》,《歌谣》周刊第18、19期,1923年5月13、20日。

  [12] 哥登惠塞著,陆德音译,《社会科学史纲》,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06页。

  [13]《常惠君与刘复教授往来之函论歌谣选(61)》,《北大日刊》第256号,1918年11月22日。

  [14] 《罗家伦君与刘复教授往来之函》,《北大日刊》第258号,1918年11月25日。

  [15] 据王煦华的研究,顾颉刚所辑之吴歌,不是300来首,也不是200来首,当为198首。见《吴歌·吴歌小史》(顾颉刚等辑,王煦华整理,“江苏地方文献丛书”本)《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16] 《关于〈看见她〉的通讯(4)》,《歌谣》周刊第70号,1924年11月30日。

  [17] 此处指董作宾根据在《歌谣》周刊上发表的各地歌谣《看见她》而编辑成书的《看见她》一书。此书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歌谣小丛书。出版者:北大歌谣研究会,1924年。共74页。书前有周作人的《弁言》,董作宾的《整理研究的过程》。

  [18] 关于《关于〈看见她〉的通讯(4)》,《歌谣》周刊第70号,1924年11月30日。

  [19] 杨世清《一首歌谣整理的经过》,《歌谣》周刊第14号,1923年4月15日。

  [20] 董作宾《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经过》,《歌谣》周刊第63、64号,1924年10月12、19日。

  [21] 所引《看见她》歌谣,均见《歌谣》周刊第62号——《看见她》专号(1),1924年10月5日。

  [22] 此语最早出现于周作人《歌谣》周刊《发刊词》。后常惠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歌谣》一文中对此有所改变,说:“歌谣是民俗学中的主要分子。”见《歌谣》周刊第3号,1922年11月31日。

  (本文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5月15日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杨扬]现代学术背景下的文化熔铸
下一条: ·柯杨:守望民俗50年
   相关链接
·[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邢乐萌]温峤娶妇:“老夫少妻”母题的生成与故事改编规则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刘韵鸥]明代戏曲与宝卷中“女转男身”母题的交融与演变
·[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
·[海力波]黄帝铸鼎飞升故事三神器母题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
·[严曼华]民间故事复合母题的复合特点及其限度·[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
·[鞠荣坤]早期信仰实践中的动物崇拜·[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