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害前,还有一个周仓割肉救羽的故事:
关公道:“周仓,三军都饿倒,我又肚中饥了。”周仓道:“我去寻个山兽充饥。”走了一遭,并无一物,自道:“主公饥。”去左腿上割肉一块,火上炙热,走至寨中,与关公充饥。停了一个时辰道:“周仓,我又饥。”周仓又去寻,并无一勿(物),又去右腿上割下肉一块。周仓无食,虚运(晕)倒了。关公等了多时,只见小军报道:“周仓死了。”关公道:“他如何死?”小军道:“他为主公无食,腿上割肉,虚运(晕)死了。”关公叫苦:“怎地是好?”
这则故事中关羽不管别人死活饥饱,只顾自己的饥饱,与史传《三国志》中“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性格有很大出入。可以说,故事凸显了周仓的无比忠诚,也体现了关羽的极端自私。
2《三国志玉玺传》弹词中儿女情长的关羽
《三国志玉玺传》中几个特有的故事为:劝兄娶妻、关羽思亲和续娶胡氏。卷4中刘备已有甘氏,又欲娶糜氏,但心里有所顾虑。在这个问题上,张飞以“嫂嫂糟糠情义重,不该便做负心人”来反对,关羽则以“男儿何处无妻子,兄守纲常礼忒真”、“舜君尚有娥英后,先贤那(哪)个一妻身”为由支持刘备。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关羽认为儒家纲常是不必谨遵恪守的,是不必忠实履践的。这与文人叙事文本中关羽道德完人的形象大为不同。“关羽思亲”见于卷7。关羽为保二嫂,忍辱投曹操,在曹营倍觉孤单伤感:“抛妻弃子图名利,离乡背井夺功名,谁知命运多颠沛,天困男儿志未伸。兄弟三人多分散,功名不就枉牢心。妻儿花氏蒲东住,数年抛别不相亲。闻生一子名关索,至今未识可成人?只为奋志图名利,抛别家乡苦在心。”关羽思亲体现了关羽感情细腻、儿女情长的一面,这种人性化的叙事,与文人叙事的神性化颇为不同。
3《三国志平话》中落草为贼的关羽
平话卷上写张飞鞭督邮后,刘、关、张前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后来张飞夺了吕布的钱物,吕布领军至小沛,索要张飞。关羽言曰:“张飞,安喜时鞭督邮,军去大半,为贼三载。前者失了徐州,皆尔之过。今又夺吕布钱物,又是尔之过!”从关羽口中可知,刘、关、张落草为寇的时间整整三载。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张飞鞭督邮后,刘、关、张弃官归乡,急回涿郡。可见,民间立场意义上的英雄多草莽出身,具有反叛性,贴近民众,更平民化;而文人立场上的英雄则不允许有落草行径,更为儒雅化和正统化。
4《关云长千里独行》杂剧中无礼的关羽
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关羽在曹操安排的犒劳筵席上,无意得知了刘备、张飞的消息。这是元杂剧《千里独行》中的情节。非常奇特的是,杂剧第2折中关羽知道刘备消息后,却前往二嫂处佯醉,不说实情。不料,嫂嫂说他忘旧,关羽于是“将这条凳椅卓(桌)都打碎了,幔帐纱橱都扯掉了”,以致二嫂陪笑下跪。 杂剧中关羽对嫂嫂无礼之极,竟然逼得二嫂向他下跪,令人不可思议。《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对二嫂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卷5中关羽下邳兵败,张辽劝降,关羽到府中请示二嫂,“公乃痛哭,拜于地上”。到许昌后,“公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缎(礼),动问‘二嫂嫂安乐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毛宗岗于此评曰:“今天下有如此悌弟否?”李渔评曰:“自古及今,有如此之盟弟乎?”[1]309某日,二夫人请关羽速入,“云长急整衣跪于门外,拜请二嫂嫂”。卷6写千里独行途中,某日天晚,关羽一行到达胡华庄上:甘、糜二夫人下车上草堂,关公叉手立于二夫人之侧。老人请公坐,公曰:“嫂嫂在上,安敢就坐。”老人曰:“公异姓,何如此之敬也?”公曰:“某曾共刘玄德、张益德结义兄弟,誓同生死。二嫂相从于兵甲之中,未尝敢缺礼。”
杂剧中二嫂向关羽下跪,小说中关羽向二嫂下跪;杂剧中的关羽极其无礼,小说中的关羽极其有礼,可谓是两个极端。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杂剧中残忍、势利的关羽
《桃园结义》第1折中,关羽因蒲州州尹欲起义兴兵而杀州尹、令史。其中,关羽自言“我将这一州衙中人,尽皆杀绝”,使得“尸横遍野卧尘杀”。可见关羽极其残忍。第3折中关、张巧遇刘备后,邀请刘备一起饮酒。刘备酒醉睡着,关羽看见蛇钻七窍,于是对张飞说:“兄弟也,你不知道,这的是蛇钻七窍,此人有福,当来必贵也。等他睡醒时,不问年纪大小,拜他为兄,你意下如何?”关羽因知刘备将来必贵,才拜刘备为兄,而不是因为意气相投。这又显得关羽世俗、势利,与英雄形象不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