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宪昭]中国北方民族神话人兽婚母题探微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29 | 点击数:17909
 
其三,相关母题的增加。如朝鲜族人与熊的婚姻母题,在与之联系的生育、族源(国家起源)的母题链中,又添加了一个变形母题。《三国遗事》卷一记载的檀君神话中说,天帝的小儿子桓雄在人间建起神市,那时有一只熊和一只虎同居一穴,皆向桓雄祈求变为人类。桓雄让天神给她们送去灵芝、大蒜,并吩咐了变人时的禁忌。结果虎破禁而未成人形,熊则凭信念和耐力化作女身,并向桓雄求婚。婚配后生檀君王俭,后王俭建朝鲜国。【10】这则神话与鄂伦春、鄂温克族的人与熊结合的神话相比,尽管说熊变成人后才与人结婚,后人加工的痕迹更加明显,但从故事中的熊、虎同处一穴可知,它的源头属于氏族社会时期,只不过是熊氏族昌盛而获得了比虎更高的地位,它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神话中得到确认而已,因此,让代表氏族的“熊“变形后再与人繁衍后代更显得顺理成章。
其四,人兽婚婚姻主体的转移或与族源关系的脱离。主体的转移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或者族的变迁,如人与熊的密切关系在北方民族中原是普遍存在的,西北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等民族都出现过类似“熊“的英雄,在撒拉族的《尕娃与熊》的传说中,主人公尕娃就是熊的儿子,并且是半人半熊的模样。但后来狼在西北民族中渐渐上升为人兽婚的主体。人兽婚母题与族源关系的脱离更多地表现在后来民间故事中,叙事中作为婚姻主体的动物不再是人类的祖先,而被生活中熟知的其它动物代替。如鄂温克族的《狐狸姑娘》中说,很久以前,一条大河边住着一个本领高强的猎手,一次打猎时从恶狼的口中救出一只狐狸。狐狸悄悄随猎人到住处,等猎人出门后她就变成美丽的姑娘为之打扫、做饭,然后恢复原形离开。后来,猎人发现真相,抢了狐狸的毛皮,于是二者成亲,生了十子,十子各操其业。【11】此时,我们已很难看出人与动物原形结合的形式,动物原形被隐藏,以一种意念的形式出现在作品中。
此外,还有人兽婚母题中婚姻关系的完全消失,而转化为动物报恩故事或复仇母题 。如流传在鄂伦春族中的《白那恰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孩子救了被树杈夹住的老虎,老虎送野猪表示谢意,并驮孩子回家。【12】鄂温克族的《老虎报恩情》也有类似表述,说在深山老林,小猎人为老虎拔出爪中的木刺,而得到老虎送来一头大马鹿。【13】。相反,在原来的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公社曾流传这样一则传说:很早以前,一个老太婆因为拿熊的股骨磨成一把饭勺,而被熊活活掐死,拖进树林,抽去了她的股骨。【14】此时,原生态神话中的人、熊婚姻情结已荡然无存,宣扬的是“熊”的不可侵犯,在表述上则变成了复仇母题。
[注释]
【1】陈建宪:《神话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2】杜金鹏:《夏商周始祖起源传说探析》,载中国先秦史学会编《夏文化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64页。
【3】《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386页。
【4】〔英〕弗雷泽:《图腾与外婚制》第1卷,第3页,转引自朱狄《原始文化研究》,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77页。
【5】【12】参见隋书金 编:《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第14-16页。
【6】【11】参见谷德明 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1983年编印,内部发行,第43页,第43—45页。
【7】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第1-21页。
【8】参见荣苏赫等主编:《蒙古族文学史》第一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9】【14】巴图宝音搜集:《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 页。
【10】参见满都乎主编:《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358—359页。
【13】王士媛等编:《鄂温克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26-227页。
  (原文刊于《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宪昭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宪昭]试析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叙事艺术
下一条: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邢乐萌]温峤娶妇:“老夫少妻”母题的生成与故事改编规则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
·[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
·[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