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英]约翰·伯格:《讲故事的人》
  作者:[英] 约翰·伯格 (John Berger)   译者:翁海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27 | 点击数:19803
 


序言

  十九世纪有一个传统,那便是小说家、故事家,甚至于诗人通常会在导言里为公众提供他们作品的历史解释。一首诗或者一则故事无法回避去处理一种特殊的经验:关于这经验如何与全世界的发展相联系,这一点是能够也应当自写作本身暗示出来的——这正是语言的共鸣所提出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像位母亲,知道一切);尽管如此,一首诗或者一则故事通常不太可能彻底分辨特殊和普遍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企图这么做的作家,将他们的作品写成了寓言。于是作者便生起了围绕着他的作品作解释的欲望。这个传统之所以在十九世纪确立,完全是因为那是一个充满革命性改变的世纪,在那个世纪。个人和历史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关系。而在我们这个世纪,改变的范围和程度甚至更大。

  约翰·伯格在《猪猡大地》的“历史后记”中如斯开场,这本集子写的是农民的故事,是他手头的《劳作》(Into Their Labotur)三部曲的第一部。

  今天,约翰·伯格因为他的小说、故事、非小说作品——包括几部艺术批评,以及与摄影家让·摩尔(Jean Mohr)合作的作品——而享有盛名。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约翰·伯格还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随笔作家,他定期为广大的读者写作。本书所展现的正是他写作的这个特殊方面。

  这是他的第五部随笔集,就其囊括的时间跨度、写作类型、所关注的问题而言,这本文集是最为详尽的。以他最新近的作品为轴心,本书使我们得以管窥他写作思想的发展。作为约翰·伯格随笔的代表作,本文集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他其他形式和体裁的作品背后的灵光一现。爱情和激情、死亡、力量、劳作、时间的经验以及我们当下历史的本性:这些贯穿本文集的主题,不但是约翰·伯格作品的中心,而且也是当代的紧迫议题。选择和安排这些材料相对来说是轻松的,然而为这本文集作序却不容易。

 

插图

文摘

  如果将这五种性质笼统地作为一个整体感知,至少在刹那间会激起面对神迹的感觉。我们看着一块变成了鸟的木头,我们看着一只在某种程度上不只是鸟的鸟,我们看着以某种神秘技艺和某种爱所制作的东西。

  至此,我试图孤立白鸟激发审美情感的性质(虽然“情感”这个词本是指心脏和想象力的运动,但是用在这里似乎有些混淆,因为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情感与我们所经验的其他情感关系甚小,尤其是因为自我在这里被暂时悬搁)。当然,我对这五个性质的定义仍然回避了本质问题。它们将美学降格为艺术。它们忽略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面对一座山峰、日落时分的沙漠、一棵果树,我们也能够体验审美情感。于是我们又得从头说起——这一回不再以手工物品,而是以诞生我们的自然开始。

  城市生活容易让人萌生感伤的自然情怀。城市人看自然是花园,或是窗棂外的风景,或是自由的舞台。农民、水手、牧人更有头脑。自然是力量和抗争。自然是没有承诺的存在。如果自然能够被人类当作是舞台和背景,那么它必须被当作既有助于善,也有助于恶的自然。自然的力量冷漠得可怕。生命的第一需要是庇护所。庇护所反抗自然。最初的祈祷是祈求护佑。生命的第一个迹象是痛苦。如果造物主是有目的的,那么它的目的是隐秘的,只能在征兆里不可企及地探寻,永远不可能在真实的迹象里找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董晓萍 等:《北京民间水治 》
下一条: ·云南省编辑组:《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祝秀丽]从集体和声到独自吟唱:韵语中蛇郎妻的诗化人生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周春雨]论鲁迅的故事观及其《故事新编》诗学实践·[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
·[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
·[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
·[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邢乐萌]温峤娶妇:“老夫少妻”母题的生成与故事改编规则
·[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