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吴晓东]越南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吴晓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4 | 点击数:10659
 


  2008年10月24-25日,由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和多乐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越南史诗国际研讨会在越南多乐省省会邦美蜀市举行。来自越南、中国、日本、老挝、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2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越南社会科学院院长杜淮男首先致辞,介绍了2001至2007年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搜集、翻译和出版西原史诗的重大项目,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与目的是:1),确定越南史诗的内容、价值;2),介绍、比较越南南、北史诗;总结多年来搜集翻译和出版西原史诗的工作;3),介绍各个国家的史诗搜集研究情况。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2001年以来,搜集到几百部西原[1]地区的叙事长诗,已经出版了75部,共62卷。在以后的几年间,将继续出版25部史诗。接着,多乐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也致了开幕辞,她首先介绍了处于西原地区的多乐省的基本情况,并总结了多年来多乐省与越南社会科学院的多次合作,希望以后再次合作。接着,会议进入主题发言,发言由陈德强、陶立璠主持。

  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阮春径研究员首先作了《越南对史诗的理论认识与搜集过程》的主题发言。他回顾了越南过去80多年来对史诗理论的认识及搜集的历程,并将之分为四个阶段:1),1927年至1955年,一些法国学者搜集出版了越南史诗《Dam San》、《Dam Di》等法文版和埃第文版,从此以后越南民俗学界开始引入了“史诗”、“英雄事迹诗”等术语。2),1957年至1976年,越文版的西原史诗作品、北方地区的傣族、芒族等少数民族史诗相继问世,史诗搜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学校也开设了有关史诗的课程,叙事诗、英雄事迹诗,史诗等术语已经得到明确的界定。3),1977年至2000年,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史诗的命名、界定之争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等,研究工作得到了加强。4),2001年至今,史诗搜集与研究工作进入最蓬勃、有效的阶段,少数民族史诗,特别是西原史诗出版数量明显增多,演唱艺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艺人传授工作得到了重视。

  朝戈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接着作了主题发言。在会前他提交了发言论文《史诗综观》,但他在简单交代了论文要点之后,将发言进一步展开,对“史诗是否可以修改”、“搜集多少才算到头”、“怎样复兴史诗”等诸多在史诗搜集与研究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上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Haji Salleh Bin Mohamad(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教授)的主题发言是《马来西亚的Hang Tuah史诗》,他详细介绍了Hang Tuah史诗的情况:Hang Tuah形象的原型不仅是一位英雄,还是群岛最具有代表的文化人物。一百多年来,在马来西亚出现了许多对这部史诗内容进行解释和重新解释的不同体裁的艺术品。Hang Tuah是六个多世纪以来马来西亚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Parakong Nimmannahaeminda教授来自泰国皇家研究院,她的主题发言论文为《老挝泰族史诗<征>的三个异文》,她介绍了湄公河沿岸史诗《征》的流传情况,指出《征》不仅在老挝族群中有流传,在黑泰族群中也广为流传。

  24日下午分两个小组进行发言与讨论。第一小组的第一时段由吴德盛、Sayasin主持,陈益源、吴德盛、Chaman Lal作了论文发言,第二时段由Mohamad Haji Salleh、苏玉清主持,何彬、苏玉清、Yukti Mukda Wijitra等先后作了论文发言。

  陈益源教授(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的论文题目为《汉族长篇叙事歌谣与史诗之关系——以湖北《黑暗传》和台湾仔册为讨论对象》,他以湖北流传的《黑暗传》和台湾歌谣(《盘古开天辟地歌》)为讨论对象,针对汉族长篇叙事歌谣与史诗之关系的再探讨,在认识中国汉民族神话传说的存在形式与传播模式之余,引发我们进一步去思索东方“史诗”的定义与内涵等相关议题。

  吴德盛研究员(Ngo Duc Thinh,越南社科院文化所,原越南社科院文化所所长)的论文发言为《西原史诗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指出了西原史诗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地区性的多民族文化现象。西原史诗在结构、思维方式、表现语言、演唱流传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多样性。这表现在史诗作品结构中的孤立性和联系性,小段或长段的“重复”现象及模块式结构。

  来自印度的Chaman Lal教授(Jawaharal Nehru大学印度语中心)的论文为《关于民族英雄巴哈哥特·西恩的两部印度史诗》,巴哈哥特·西恩是20世纪初印度的一位民族英雄,在反抗英国殖民制度作出了卓越的斗争,1931年他被英国殖民者处决于拉哈尔。在他去世几十年之后,印度出现了两部关于他的史诗,一部为诗人Shree Krishan Saral用印地语所写,另一部为Didar Singh教授用旁遮普语所写。这两部史诗都重现了巴哈哥特·西恩从生到死的光辉人生。

  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都市教养学部人文社会学系的何彬教授的发言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文化传承分布图”》,她通过介绍日本民俗学成功引进欧洲民俗地图法的学术史,指出把调查事项用特定符号标记于地图的单项式或多项式“分布图”,是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类遗产资料时的一种相当有效的资料标示法。这种发布图可以在相对长时期内保持其数据资料的精确有效性,有利于形成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布范围、传承形态的“民俗文化传承图”系统。有助于使研究者避免狭隘地单纯关注某个“点”的文化现象的弊端,以及避免停留于泛泛地观看“面”的浅表性研究。

  苏玉清(To Ngoc Thanh,越南民俗学会)是越南史诗搜集与研究的著名教授,他的论文发言《当代社会背景下的西原史诗命运》从西原地区嘉莱-昆嵩省安溪县巴那族1978至1984年的田野作业个案出发,指出史诗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目前西原史诗正在失去其原有的基础和社会环境。他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恢复并组织艺人在山村举行各种史诗演唱活动,给年轻人传授演唱技艺等一些具体的挽救措施。

  Yukti Mukda Wijitra教授(泰国国立政法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的论文发言为《Lang-Chuang史诗和越南傣担族人的前现代政治空间》,他指出了越南傣担族人Langchuang史诗中所出现的一些模式类似于在湄公河区域的文学,尤其是傣族、老挝族和克木族口传文学,但是,它所描述的都出自本民族的史料,不仅反映了傣担族的古代社会,也反映了傣担族的政治意识。史诗主人公Langchuang是越南第一个傣族首领路(Lo)的最小的儿子,他率领众人从芒路(越南西北部义路镇)到芒青(奠边府市)进行征伐,最后在芒青镇驻扎了下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上一条: ·聚焦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利用
下一条: ·首届社区文化与民俗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
·[日][芹泽知广]供品、馈赠与祭宴·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第十七届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亚洲灰姑娘故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覃丽芳]越南泰族的传统婚育习俗及文化蕴含
·北师大文学院召开“‘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
·“乡村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宋俊华 孔庆夫]评骘、思辨与个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伦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中山大学第二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朝戈金:创立中国史诗研究新范式
·招生║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暑期学校:录取名单·招生║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暑期学校:招生启事
·美国《西部民俗》学刊发表“非遗在中国”专刊·越南表彰民间文艺工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