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亚颦 余明九]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空间隐喻
  作者:陈亚颦 余明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23 | 点击数:12022
 

 

[摘要]西方文化地理学在当代文化转向背景下获得空前发展,新文化地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阐释地域文化的特征、形成、变化和发展等。其中,以人的地方感为主线,揭示地域文化的空间隐喻成为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作者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为例,揭示傣族文化的空间观念、空间观感结构、地方感等,探讨傣族文化空间表意系统的特征。
[关键词]西双版纳;空间隐喻;空间观念;地方感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9)01-0090-03


        人类生存环境是人类文化(符号)的空间化。空间又可以分空间观念和空间知觉,前者是对空间的看法,后者是人对自身和周围的事物的相对位置的观感结构,这种观感结构可理解为文化在空间观念基础上形成的空间隐喻即空间感觉结构,进而形成地方复合整体的地方感。空间隐喻是语言中的空间语汇(空间方位、上下、高低、中心与边缘所代表的地位和价值观),反映人们思想中的空间感觉结构。生活在不同地域空间的民族不仅表现在其物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而且由于他们对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感觉、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观感结构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地方感。“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产生是人与环境所建立的各层次的关系。一定地域的文化按照自我的意识体系和地方感塑造景观,并赋予景观以意义。文化地理学不仅关注不同民族物质文化上的差异,同时也关注思想观念的不同,从而塑造不同的地景。我们将文化地理空间看作一个价值观念的象征系统,通过对文化空间隐喻探讨、分析地方感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文化的空间隐喻就是解读阐释文化空间价值观念的文本。本文主要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为例,探讨傣族对环境的认识与感觉,对文化空间的价值观,以及文化空间的空间取向,进而形成地方感。
 
一、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空间观念
 
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是傣族文化发育的重要环境基础。在傣族集中分布的宽谷坝区,热带雨林气候所提供的充足的光热、丰沛的降水、肥沃的冲积性土壤,为傣族文化的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傣族对生存环境的理解是以人为中心的地域环境印象,他们认为人的生存以环境为基础,在环境层次中,森林自然环境是最基础的,它为水稻文化涵养水源。而水资源为水稻文化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有水才有水稻田。水稻耕种需要丰富的土地资源。傣族以越人的耕种文化环境感知为基础,以傣族祖先“允门”留下的遗训为价值观,塑造地理景观,使西双版纳傣族文化地域系统呈现出“森林农耕民”的特征。在此过程中人对自然环境的价值取向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人必须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成为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的行为要为自然负责,但又不被动地屈从于自然,他们理解自然的流动和变迁并在其界限内创造人类文化,并形成其生态观念。此生态观念的主体就是傣族祖先“允门”留下的遗训,也是傣族在西双版纳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越人文化基础上,“允门”遗训基础上,通过知觉形成的价值观念,把自然环境与生命联系起来的生态直链型关系“森林一水一田一粮一人”,即有了森林才有水,有了水才有田,有了田才有粮,有了粮才有人。这种直接的因果直链型生态关系,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为是一种强势文化生态关系,在这种观念中,环境是文化的决定因素,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地决定着人的文化与行为,所以在傣族文化行为中,不滥伐森林,每户都种植速生的薪碳树种铁刀木专做烧料,并且具有一整套的水资源管理办法。正是由于丰厚的森林生态所涵养的肥沃坝子蕴育了傣文化的多姿多彩。这种生态直链环境与人的价值观构成了傣族文化空间观念的精髓,他们以此观念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并指导自身的生产生活实践,如聚落的选址、土地利用、水稻种植等都体现了这种环境价值观念。
从傣族文化的空间观念反映出,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真正是“心理上的”,我们在心理范围内解释环境,我们在认识与感觉环境时是有选择的、不完全的。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接收环境信息,以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其处理结果储存在我们的脑子里,形成相对稳定的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影响整个地域环境的形成,并在观念体系上与所有的其他影响因素联系成网。凡是有意义的、连贯的和合适的因素,都深受人们文化空间观念的影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金月芽期刊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富育光]满族灵禽崇拜祭俗与神话探考
下一条: ·[岳永逸]洪洞三月三接姑姑:持续几百年的走亲戚
   相关链接
·[屈啸宇 彭连生]‘一地’与‘三天’:一类浙江乡村醮仪召请科仪本中的二重空间观念·[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王蕙]西双版纳哈尼族“嘎汤帕”节日调查报告
·[张多]傣族民间社会民俗与宗教的互动·[邱开金]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张力
·[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相关用水习俗研究·[杨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文化形态
·[罗阳]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