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邱硕]神话资源的共享与争夺
——先秦秦汉天门神话研究
  作者:邱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5 | 点击数:14078
 

  三、天门神话资源的争夺

  上古只有帝王能够进天门,到了汉代,帝王仍想垄断这一权利,但士大夫、民众和宗教信仰者都纷纷争取进天门的权利。争进天门,是社会各阶层对同一信仰权利的追求博弈;从只有帝王能进天门到庶民也能进天门,是社会各阶层对神话资源进行分享与争夺的反映。

  绝地天通排除了民间通神的可能性,唯帝王生前能通神和上天,死后能升天,伴随天帝左右。就是说,只有帝王拥有神一般操纵天门的权利。但从周代开始,帝王离鬼神世界渐远,通神能力也逐渐下降,除了祭祀上天外,占梦、龟卜、占筮、诅祝等通神手段都渐渐旁落于巫,帝王的王权加强,而神权削弱了。巫的职能也逐渐细化,有掌管天文、历算、占卜的数术之士,有掌管医药养生的方技之士等。

  这样,关于鬼神的知识就逐渐转移到知识阶层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大量涉及鬼神内容,天对统治者的约束作用由知识阶层表达和宣扬。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把阴阳五行思想引入社会领域,以五行相克为规律的朝代更替说实际上使天道意志更加神秘化。邹衍受到诸侯们欢迎和重视,可见其学说对统治者的影响。在神权下移的大背景下,知识精英屈原数次提到天门。在信仰方面,穿越天门的想象挑战了独属帝王的权利;在文学创作方面,第一次大胆引入了天门意象。这两点都开启了文人创作的天门想象。屈子后的文人士大夫驰骋想象,描画天门内外情景。天门这一神话资源为游仙文学争取了更多“游”的境界和快意。

  战国以来,齐燕方士糅合阴阳家、道家、数术方技众说,创造了神仙学说,构建了长生不死的神仙世界。成仙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都握在方士手中,他们利用这套学说控制了帝王的信仰。在方士的怂恿下,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寻找神仙和不死之药,秦皇汉武滥祭鬼神,掀起求仙风潮。方士们还炮制仙人的故事,成仙之人并非帝王,这种言论给帝王造成压力,为普通人成仙争取了权利。从本质上讲,神仙方士们创造的神仙说就是为非帝王阶层争夺信仰权,其制造的仙境就是与帝王之天界分庭抗礼。

  方士是来自于民间的末流知识分子,神仙观念随着帝王的求仙行为和方士在民间的流动在民间扩散开来。灵魂进天门的信仰,从马王堆汉墓的贵族享有,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普通民众享用。民众没有金钱和权力修建宫殿求仙,但他们把天门从天宫移到仙境,从现世转到彼世。《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仙境专属于帝王,而民众利用传统的神话资源创造出自己的西王母仙境,让逝者灵魂能通过天门在这个世界中永远存在。如果说过去的永生是阳世的恩泽,只有帝王才能享受,那么此时的永生则是阴间的福祉,民众也能拥有。从阳到阴、从生时永生到死后永生的转变,对于民众来说,既是现实的不得已,又是一种自我适应的策略。天门观念影响越来越深广,这证明了民间信仰力量日益壮大。

  有了民间信仰的深厚基础,早期道教徒又从方士那里继承了神仙信仰、集团化的组织方式、建立神仙祠的做法,就试图在东汉的乱世中用宗教手段解灾度厄。天门神话在道教的信仰和政治组织两个层面发挥了强大功能。在信仰层面,天门神话构成了道教与上层统治者抗衡的信仰体系。《太平经》宣扬得道成仙的天门畅游和生命树种植于天门而不死的神话,它其实是宣告:我们也拥有天堂,通过努力人人都可与天帝沟通,永生并不是帝王的特权。在政治组织层面,张陵“据天门”设教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象天设都的政治行为。首治“阳平治”的“天门”与帝王的首都相对应的行政中心。以天门所在地为中央教区,意味着信教者能更顺利地得道成仙,反抗事业能得到天帝的庇佑。道教的天门神话是民众对抗帝王的工具,并真正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帝王、知识阶层、民间三方在信仰权利上进行博弈,使得天门神话资源由统治阶级向知识阶层再向民间扩展,这一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等级观的逐渐消减,帝王神权衰落而民间信仰势力增强。作为上古以来一直被认为难进的天门,实际上是人人所能够进入的——这种思想也是信仰史上的重大突破。

  作者简介:邱硕(1983—),女,四川乐山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民间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道藏[M].北京、上海、天津: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5]丛德新、罗志宏.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1998,(12).
[6]方建国、雷建金等.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崖墓[J].文物,1991,(3).
[7]罗二虎.汉代画像石棺[M].成都:巴蜀书社,2002.
[8]薛文灿、刘松根.河南新郑汉代画像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9]霍薇、黄伟.四川丧葬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The Sharing and Competition in the Myth Resource
—The Study on the Myth of Tianmen in the Pre-Q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Qiu Shu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ianmen’ is the great gate of the paradise. It’s the gate of the gods’ residence and also the symbolical gate of the ideal world. Tianmen myth is a narration of which core is the Tianmen and about the gods, the heave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gods and people. Tianmen myth accepted much new concepts and theories. Meanwhile, this myth resource expanded from governing class to literati then to the folk. This process embodied the competition in the rights of belief between the emperor, literati and folk. It could also embody the historic process that the thearchy of emperor was on the wane and the folk religion gained in strength in the Pre-Q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KEY WORDS: Tianmen,Myth,Rights of Belief,Competition in Resource


(原文刊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9-12-1 10: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郢]唐仲冕《岱览》与泰山石刻学
下一条: ·[刘辉]汉画中历史故事的组合、版本与变化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