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郢]唐仲冕《岱览》与泰山石刻学
  作者:周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0 | 点击数:13085
 
先说石刻的新获。聂剑光的《泰山道里记》已对泰山主峰及徂徕、灵岩、琨瑞等支脉的石刻作了几乎竭泽而渔的调查,而唐仲冕在此基础上,又作进一步搜索,不乏新的发现。如青帝观石刻唐《造太一真武二像碑》,《岱览》于卷十二记称:“右真书,勒碑下方。上方纞石为二,龛内像隆起,与碑面平,太一天尊居左,立莲花上;真武居右,坐重台,足屈右垂左,皆有圆光,其上皆有宝盖。碑两侧,各上下二像,左侧上像,合掌垂足坐下,持莲花拱立,上题夫人供养,下题莊人赵进超一心供养;右侧上像,笼手垂足坐下,亦拱立,上题父供养,下题莊人刘令仙一心供养。有宋政和题名镌盖其上。……像刻工致,书亦方整,堪与鸳鸯碑并存。”此碑虽由聂剑光首发土出之,但《泰山道里记》未能补入,而由《岱览》首次录存。又《岱览》卷二十二著录徂徕山有金石震题名、孔瑞肃题名、安升卿题名、元王天定题识、时震题名、王野人诗刻、明聂贞题名,卷二十著录云云山有元朱珪题名及朱珪《先茔记碑》等,均不见《泰山道里记》登录。可见在石刻著录之全备上,唐仲冕确乎是后出转精。
再说地域范围的扩大。《泰山道里记》于泰山支脉已用较多笔墨,但仍有部分支山付之阙如。《岱览》在聂《记》基础上踵事增华,增补了关于新甫、布山、陶山等支山的内容。石刻的著录范围也随之而扩大。如卷二十三于新甫山著录了“师旷墓画像石刻”、宋《修汉武帝庙碑》等,卷二十于布山著录了元《重修三皇庙碑》,卷十六于羽父山著录了元《云溪观碑》,即不见于以往岱志录存。卷三十二于陶山石刻的著录尤为详尽,所录如唐《佛像记碑》、《陀罗尼经幢》、宋《宣和竹林寺磨崖碑》、金《张汝为题名》、《石柱题名》、《重修幽栖寺大殿碑》、元《重修天王寺碑》、《天和观碑》等,更是唐仲冕陶山深隐探幽的独特之秘,尤为珍异。这些新见石刻的录存,尤为唐仲冕对泰山石刻学的一大贡献。
其书成就之三是其对诸多名碑作了精审校勘,一些碑刻的考释颇具精义。
先说石刻之校勘,泰山大量碑刻因年岁久远,石面崩剥,文字漫漶,难以辨识,后人摹写多有错讹。唐仲冕多方觅求善拓,精作校核,录入《览》中。如唐《神宝寺碑》,《岱览》卷二十六著录云:“(是碑)班驳断裂,辨识维艰,初稿亦仅存其目,岁乙巳,侨岱庙,竟日兀兀。聂剑光作《泰山金石考》以副本见示,阅之,疑其舛讹。乃取墨拓详校,稍为厘正。如篆额‘碣’字,人多作‘碑’字读之类。然撰书人姓名尚难辨,子寰,‘寰’字颇似‘褱’字,褱即怀,未知孰是。又‘群生’群有作‘郡’字,‘涌’作‘立勇’,‘将将’作‘锵锵’,‘八纮’作‘八宏’,‘提封’作‘隄封’,皆可疑。‘花盆’二字,亦未审。若‘黎’作‘禾勿’,‘乎’作‘虖’,‘寂’作‘宀尗’,‘瑚’作‘胡’,‘譬’作‘辟’,‘饮’作‘酓欠’,‘慧’作‘惠’,‘法’作‘灋’,‘倒’”作‘到’,则犹存汉法也。”即是一例。
石刻之考释,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记录了石刻的变迁情况。最重要的一例,即关于泰山秦篆刻石下落的记载,各种志乘众口一辞,都称秦刻石毁于清乾隆五年(1740)的碧霞祠火灾。而唐仲冕则据聂剑光的“三亲”闻见,记称秦篆未损于祝融,而是被督工砌于墙内,犹存人世,其云:“聂剑光为余言:泰山古碑毁于修工者,不知凡几,……而秦篆亦以石坚致琢,为令辟以垒垣。……原石劙断,如果尚在垣间,安知不如《石鼓》重出乎?”为秦篆迷踪留记了一条重要线索。后来果如唐仲冕所预言,在石刻迷失七十五年后,秦篆十字残刻为蒋因培、柴兰皋等人于碧霞祠旁古井中搜得。这一珍石重获,未尝不是因《岱览》一语以导之。
其二对一些石刻的真伪、异说认真考辨,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此前泰山各书,均称明人林焞以大字镵毁唐玄宗朝尚书苏頲之《东封颂》摩崖,但唐仲冕经过认真辨识大观峰摩崖残文,断定林氏所铲并非《东封颂》,而是唐高宗时李安期之《登封降禅朝觐碑铭》。《岱览》卷九考云:“唐《登封降禅朝觐颂碑》:右碑,乾封元年,李安期撰,行书,在今云峰上,明州牧林焞以‘忠孝廉节’四大字铲毁,犹存‘波扰五岳……’百字,旁有‘嘉靖元年三月七日衢’九字,盖明方豪题名也,今并此亦佚矣。诸志称林焞毁苏颋《东封颂》,然此百字皆非颋语。拓本存聂鈫。则又未知颋颂谁毁也。”这就澄清了又一桩泰山石刻公案。
其三是对碑刻涉及的一些人物、职官、年代、地名、风俗作了细致考索。如卷十二录《宋禧诗刻》后记:“右额云诗石,并真书,勒唐太一真武二像碑阴。考《宋史》,禧以庆历八年二月同知谏院,五月出为转运使,盖由荆湖北路转京东路。皇祐四年,距庆历八年,五年也。禧有宋罗江之目,其人不足称矣。”又卷十录《上官均题名》后云:“右真书,勒斗仙岩,凡五行,字径寸五分。《宋史》:上官均,邵武人,绍圣初,拜右正言,以章惇怒,迁工部员外,寻提点京东淮东刑狱。此云使事,当是提点刑狱,唯云京兆与史不合。”这些人物行迹考证,有裨于知人论世。而一些关于社会风俗的解读,读来更具兴味。如于卷十八《谷山寺碑阴》后考云:“右碑阴,额文同题,字径寸半,篆书。题名正书,四十四行,行九十字。姓名千余人,中称某翁、某婆、某公、某母、某姥、某伯、某叔、某伯母、某老耶、某老娘、某姑、某姨、某姑夫、某姨夫、某舅、某兄、某哥、某嫂、某郎、某姐、某先生、某官人、某善友、某解元、某孔目、某都料、某评事、某内奉,又有都监郎君、校尉郎君、军人船户、某居士、某道人、某和尚家,各色俱备。其以亲属相呼,盖各劝缘者所书,沙门即连属勒石也。”这一题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称谓情况,是了解金代社会的绝好材料。唐氏能特予注意,目光如炬,胜于他家(他书均不记此题名)。
唐仲冕《岱览》在取得以上成就的同时,其研究也存在如下不足:
首先是其著录石刻地点、年款、存佚等错讹较多。
《岱览》著录地域既广,自不免百密一疏。我曾以《岱览》所记岱顶、岱阴石刻与原石对勘,发现著录存有失误者便有多处。地点错误如卷九记宋张泱题名、金徐铎题名、濮国长公主题名,唐仲冕均记在德星岩宋摩崖西侧,实际以上石刻均在唐摩崖东之石缝内。年款错误如卷十七所载龙拂父题名,唐氏云:“古淄龙拂父题,天启丁巳夏。”今原刻尚存,题年分明是“万历丁巳”。而且原刻前文一大段,《岱览》全脱去未录。存佚错误如卷九记宋张泱题名:“右真书,……今漫灭。”其实此题名犹存石壁,一字未损。凡此失误的存在,都降低了《岱览》著录的准确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泰山周郢的BLOG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龙本坤]谈谈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认证和适用
下一条: ·[邱硕]神话资源的共享与争夺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
·[程鹏]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旅游民俗学视野下的泰山遗产旅游景观研究·[陈慢慢]“父戴子冠”:宋真宗泰山天门遇三将军传说考论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
·[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段青丽]泰山周边玄帝文化研究
·第三届泰山文化与泰山文献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
·[刘晨]泰山府君“东渡”日本考·[贾国立]新冠疫情下大石桥村泰山老奶奶信仰的求平安仪式活动研究
·[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泰山学院成功举办
·[程鹏]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三条路径·[叶涛]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俊领]“迷信”,还是民俗:如何看待中国民间的信仰礼俗?·[叶涛]从国家宗教到民间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