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羌族民间戏剧文化遗产,以释比戏为代表,还有花灯戏。关于羌族民间戏剧形态,笔者另有专文述及,在此不赘。
[②]有关信息见《羌族释比还愿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国古羌释比文化传承研究会2005年8月20日印本。
[③]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的破坏是“粉碎性的”(冯骥才语),根据2008年7月6日阿坝州羌学学会报告,“40多位羌族文化传人罹难,有些文化项目成了绝唱。汶川龙溪乡3位释比遇难。北川羌族自治县6名羌族音乐、舞蹈创编人员全部遇难。禹羌文化7名研究人员,其中5人罹难。理县的佳山寨、若达寨、西山寨;汶川的萝卜寨房屋全部倒垮,萝卜寨死亡44人。佳山寨石墙娄空宗教、族徽图案、古文字符号、太阳神图案,房顶敬奉的石天狗、石鸡,千年的古寨房倒塌……”(《保护羌族文化的报告》,据http://hi.baidu.com/%CE%F7%C7%BC%D6%AE%BA%F3/blog/item/86f75e132fae84d5f7039ecf.html)
[④]张寒:《汶川大地震加剧羌文化流失 传承者为此忧心》,据http://www.qiangzu.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70。
[⑤] 严福昌主编:《四川傩戏志》,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⑥]李绍明:《“禹兴西羌”说新证》,据http://www.bswh.net/ReadNews.asp?NewsID=420&BigClassName。
[⑦]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835页;《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130页。
[⑧]王娟编著:《民俗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⑨]常任侠:《东方艺术丛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48、50页。
[⑩] [英]吉尔伯特·默雷:《古希腊文学史》,孙席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65、217页。
[⑪]陈多:《古傩略考》,载《中国傩文化论文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77页。
[⑫]相关言论见《四川傩文化通讯》第2期,四川省傩文化研究会1994年6月编印。
[⑬]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
[⑭]于一、益西曲珍、周正民:《四川省少数民族戏剧调查研究纪实》,载于一:《古傩神韵》,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页。
[⑮]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4、70页。
[⑯] [美]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49页。
[⑰]例如,宋元戏文《幽闺记》终于生旦团圆、满门诏封,包括当事人在内的生、旦、外、末、净等山呼万岁,齐声唱道:“铁球漾在江边,江边;终须到底团圆,团圆。戏文自古出梨园。今夜里且欢散,明日里再敷衍,明日里再敷衍。”显然,这已从剧中人身份跳了出来。
[⑱] 《梓潼阳戏》,中国戏曲志四川卷编辑部、绵阳市文化局、梓潼县文化局1991年9月编印,第66—68页。
[⑲]高伦:《贵州地戏简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⑳]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21]周冰:《巫·舞·八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
李祥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艺术人类学网 2009-09-2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