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现代文化在民间社会的扩张
到现在为止,本文有意没有提到远比郭德纲、周立波具有更大影响的赵本山。在我的判断中,虽然赵本山至今仍然是中国民间文化当仁不让的老大,但其通过央视“春晚”而走红的历史,和至今与官方保持着微妙的互动关系,都使他与郭德纲、周立波的走红,具有不同的意义。
借助“春晚”走向全国的赵本山,不断在立足“黑土”的基础上努力伸张其强大的生命力,并终于与“春晚”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以致赵本山的《不差钱》可以成为2009年“春晚”唯一不必围绕2008年伟大成就而构思的语言类节目。甚至有八卦传闻称,赵本山之所以在春晚舞台上苦苦挣扎,是出于与央视之间的默契交换——赵本山为“春晚”贡献高潮,央视则为赵本山的电视剧《关东大先生》提供一套黄金时段。此类传闻未必可信,但老赵与央视之间地位的此消彼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郭德纲、周立波与“春晚”之间的关系则更为纠结。剧场演出的复兴和互联网传播的广泛,使他们不必借助“春晚”就已经形成全国影响;“春晚”迄今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又让公众对他们与“春晚”之间的关系,产生无数期待和想象。他们对待“春晚”的真实态度难以揣测,郭德纲那段对“春晚”充满调侃的《我要上春晚》,和周立波对央视文艺部主任郎昆的戏谑:“先拿郎晾在旁边,晾到伊困着为止,格个就叫郎昆。”虽然都是拒上“春晚”的宣言,但在外人的眼里,却像是与“春晚”之间欲迎先拒的秋波。其实在公众的心目中,“春晚”能否接纳郭德纲、周立波这样的“草根”明星,已经成为衡量官方媒体具有何等胸怀的试金石。作为官方文化传播最有效渠道的“春晚”,与最为草根的郭德纲、周立波之间有这样似真似假、半真半假的彼此选择、相互博弈,在以往官方文化一统天下的时代,完全无法想象。
中国社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大弊端之一,就在于“朝堂”对“江湖”的全面覆盖和窒息。若按学者们的话说,就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彻底失衡。政党、政府对民间社会组织的刻意打碎,对民间社会的全面瓦解,使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结构得到空前强化。社会上升时期,全社会在政党的指挥之下令行禁止、团结一心,取得惊人成就。而社会快速变革和发展的“青春期”一过,“朝堂”失去一呼众应的正确性和正当性,而“江湖”又无规无矩、混乱一片。如此背景下,由赵本山、郭德纲等人代表的草根文化,在眼光纷纷向后寻找传统资源的背后,是中国民间社会重建“江湖”秩序的内在需求和努力。除了他们各自的娱乐实力之外,这种在各自领域内的江湖地位,使他们具有了文化标志性人物的意义。而周立波迄今主动选择坚守“孤岛”,也是基于对海派文化大势的正确判断而作出的明智选择。或许,随着以“海派”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在中国民间社会中的扩张,周立波或他的传人,会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更尊崇的江湖地位。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报》评论部)
(本文刊于《文化纵横》2009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孙冶方公共政策研究网 2009-8-24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