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本书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成果,在项目结束之际,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我因项目而幸运,能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北京做一次有意义的研究,讨论它的缺水和治水的大问题。从我的专业来说,完成此书,也有两个不同的意义:一是从农村民俗学的研究转向城市民俗学的研究;二是从民俗学的研究转向民俗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民俗学者研究城市用水,从水的本体研究来说,离不开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期基础,为此,我要感谢水利科学院的周魁一教授,感谢他将自己率科研小组编著的《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赠送给我①。那是1997年冬季的一个上午,我突然收到了一个邮包,里面就有这本书。那时我刚刚与法国同行开始华北乡村民间水利碑刻的研究,与周先生只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谋面,他是会上人人皆知的著名水利史专家,我却是只有ABC水平的水利史外行,都不好意思上前打扰他,但在收到此著后,我对水利知识的渴求随书驰往。5年后,我投入了北京城市水项目。在新项目中,“城市”和“水”真像两块石头,硬碰硬,不好啃,而能让这两块石头摩擦生火的,正是此书。
……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