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北京民间水治研究的目标、价值、理论与方法
作者近年研究了“村水”,继而转向了“城水”,对北京民间水治的研究正是后者计划的一部分①。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从政府到人民,从历史到现在,对水的认识,都是福祉和灾害的综合体。在长期农业社会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政治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利益的焦点;水治成为农政要务,成为正统思想和非正统意识的共同凝聚力所在。在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一部水利史,是由上层水利战略和下层水治史共同组成的,它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农业国家兴衰亡替的资源利用史、社会秩序治理史和中国人辩证思维的记录史。在它里面,充分包括了各种政府难关和民俗智慧。它的优秀之处,是最终建立了官民一致的水利忧患意识,延缓了我国有限水资源的用水时间,维持了水与农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也保持了一个古老文明国家的超常稳定运行。但是,在现代社会,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和全球化时代后,随着经济诉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原来的表业用水文化平衡被打破了,工业用水和现代生活方式用水占足了风头,赚足了理由,迅速增加了城乡用水量,而我国的缺水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加上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种种水问题,使我国水利与水患的矛盾一再凸显,由水而生的国民福祉安康也受到了打击。因此,继承历史水治传统和民俗智慧,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水利文化和社会运行系统,形成可持续的用水战略,就成为现代学者需要思考并参与研究的问题。
书摘与插图
上编:国家水治与城市水治
第一章 历史文献中的北京水利系统与民间水治
我国历史水利文献大多涉及对北京水利或周边省区水利的记载。元代以后,北京成为首都,北京水利史料形成了丰富而严密的系统。反映出北京国家水治与民间水治两种历史的交织运行,也展现出北京城区用水与城市水系整体用水的侧重与彼此联系。本章从民间水治研究的视角切人,讨论北京水利史料中所蕴涵的这方面思想遗产。从历史文献看,在北京长达八百年的首都史中,在城市民间水治上,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其基本特征是城市现实日常用水与承灾治水的上下合作与民俗传承,它所包含的基本问题有:国家水战略、城市公共水安全策略、城市水权管理、城市基层社会运行的水利结构化、城市水系流域城乡利益分配和缓城迁村的水灾治理思路等。本章运用现代民俗学的理论,也借鉴社会学、历史地理学和水利科学的成果,对北京水利史料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阐释。
北京,古称燕、蓟、幽州。先秦时,它是诸侯都邑;现在,它是我国第一城市,已历时三千余年。北京作为首都,也持续了八百年,占原地起源史几达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在我国城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造就了它的国家即城市、国治即民治的形象,也长期赋予北京水利系统以水利公共政治的性质。
……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