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孟广臣]歌谣史话北京
  作者:孟广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8 | 点击数:4934
 

  

  董梦知是位作家、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也是一位民俗学家。《当代北京歌谣史话》是他的新作,读过之后,给我的感觉是,这部歌谣史话,纵着联系起来就是历史;横着铺展开来就是社会。这幅历史社会的画面,不是作者在叙述,而是通过一首首生动的歌谣鲜活的展示出来的。

  我国的歌谣,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近代的五四运动,直到现在,民间口头传唱的歌谣,早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百姓把她看作心中的花朵,人民之所以对她如此垂爱,因为歌谣的形式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可歌可诵可以讽刺丑恶,也可以歌功颂德;可以表达理想和愿望,也可以控诉和声讨敌人的罪行。歌谣数量多如烟海,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歌谣的产生和流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于国家大事的时政歌谣,她多产生于国家战乱朝代更替的时代,如袁世凯废除共和,恢复帝制时,北京就出现了骂他的歌谣:“钟楼高,钟楼矮,假充万岁袁世凯”;有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传说谣,如:“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来了不纳捐。”;有革命斗争谣,如匕首,如子弹,如冲锋号角,有力的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人民的志气。还有劳动谣,主要是劳动号子和行业劳作歌;生活谣包括面最广,如衣食住行、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三教九流、民风民俗等。还有风物歌,包括店名、品名歌、商品叫卖歌、景物歌、地名歌。仪式歌有办喜事的喜歌、办丧事的丧歌,祭祀时的祭祀歌。此外,还有风趣幽默,妙趣横生的谐趣歌;男女之间倾诉衷情的情歌;孩子们喜爱的童真童趣的儿歌……所有这些歌谣,作者在本书中都按其类型和历史流变做了详尽地论述,既阐明了各类歌谣的特点又理顺了其历史发展的脉络。

  北京是六朝古都,已有860多年的建都史,又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它造就了北京人皇城子民的性格,在这种独特的土壤上,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京师谣。本书对京师谣的地域特色及其产生基础、形成过程都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此前,还没见过有如此系统地对京师谣进行总结的文章,这可算作本书的一大亮点。我们很多民俗学家,不乏研究、评论、肯定歌谣的历史价值、民俗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论著。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一部民间歌谣史。如今修史的太多了,诸如家史、村史、校史、厂史。搞林业的要修林业史,搞公路的要修公路史,搞文化的要修文化史。就文学艺术而言,有小说史,戏剧史、诗歌史,就连地方戏河北梆子都有人为她作史。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歌谣,好像还没人为她作史。梦知先生的《歌谣史》,就其价值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

  梦知一生从事文化工作,先在门头沟区文化局、文化馆工作和任职,后调至北京文联先后任《北国风》杂志编辑,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等职。他一向热爱民间文学工作,对歌谣情有独钟,在文化馆工作期间,就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歌谣,他还一直热心于歌谣创作,他的许多诗作都采用了民歌体。在文联民协任职时,他多次组织各区县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到农村、工矿等基层采风,并组织编辑北京民间文学丛书。尤其在组织、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了文化部特出贡献个人奖。他的《歌谣史话》,可以说是毕其一生的积累和心血之结晶。(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2009-12-0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一本有价值的北京水利民俗志
下一条: ·[张天蔚]江湖、民间与市民社会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国太]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曾越洋]喝彩的“污秽”和认知构建·“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