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郢]孟姜女故事与泰山
  作者:周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6 | 点击数:11503
 
再说梁山:杞梁妻故事传至汉末,于“崩城”之外,又开始出现“崩山”之说,在三国曹植诗文中屡有“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及“杞妻哭梁,山为之崩”之咏。顾颉刚先生《杞梁妻的哭崩梁山》对此曾予考证:“梁山在什么地方?班固《汉书·地理志》云‘夏阳,故少梁,《禹贡》梁山在西北。’是以梁山在黄河之西,今陕西省关中道韩城县地。”(《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26)顾先生之梁山在晋陕说,自可作一解。然而史籍中泰山附近自有一座梁山,《琴操》中云:“曾子耕泰山下,……思其父母,作《梁山歌》。”后人多认定此泰山下之梁山即梁父山,故《梁山歌》亦称作《梁父吟》。梁父山为徂徕山之东峰,今属新泰市,正在古杞之域。杞梁妻哭崩梁山为杞地之山,从故事发生的地域来看,自较远在晋陕的梁山更为合理。
关于梁山之崩,顾先生认为是指“春秋成公五年夏(晋国)梁山崩的事”,其事“先于杞梁战死三十七年”。但,春秋时的晋国山崩,何以会在八百年后的汉末产生反响而被融入杞梁妻故事之中?顾先生对此却未能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么不妨提出另一种假设,即杞梁妻故事中新起的“梁山崩”情节导源于汉末泰山附近的一次山崩。检《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四年(161)六月,“岱山及博尤来山并颓裂”。又《五行志》:“四年六月庚子,泰山、博尤来山判解。”史中之尤来山,即徂徕山之别名,梁父山为其支阜,故此次山体崩颓,亦可称之为“梁(父)山崩”。这次山崩载入正史,足见于当时影响之大。由于杞梁妻故事其时正盛传于这一区域,因此人们便自然将其同梁父山的灾异进行联想,进而由传说中的“崩城”演变为“崩山”。——这或者便是汉魏之际出现的“哭崩梁山”异闻之由来吧。
 
四、史籍中最早的姜女祠:“贞女山祠”
 
孟姜女(杞梁妻)庙最早建于何处?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研究》考证:“北宋祥符中(1008—1016)王梦徵作安肃的姜女庙记……,这是我们知道的孟姜女庙的最早的一个。”(《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59~60)但据我所见之史料,泰山附近的孟姜女(杞梁妻)庙祀,至迟在北魏时已经出现,远早于安肃之庙。
据《魏书》卷一O六《地形志》二云:
 
泰山郡,领县六:……梁父:二。汉晋属。有莬裘泽、徂徕山在北,梁父城、龟山、羊续碑、贞女山祠、云母山。
 
按北魏时之梁父县,约当今泰安市岱岳区之东南部与新泰市之西北部。《魏书》梁父县下所列古迹“贞女山祠”,窃以为即是杞梁妻庙,理由如下:
一、自先秦以迄北朝,泰山地域除去与杞梁妻有涉外,别无“贞女”事迹,故赫然出现于正史中之“贞女山祠”,不可能别祀他人。二、因汉人刘向所作《列女传》书杞梁妻于《贞顺传》中,故杞梁妻向有“贞女”或“贞妇”之称(如唐人贯休《杞梁妻》诗云:“杞梁贞妇啼呜呜”)。三、因第二点,杞梁妻(孟姜女)祠又多被称为“贞女祠”——如明万历间山海关尹张栋所建孟姜女祠,即名“贞女祠”;泰山附近的姜女庙也多冠此名,如明嘉靖时边贡有《贞女祠》诗云:“长城在秦那在齐?齐山古寺春草萋。千载哭夫能变俗,至今犹说杞梁妻。”诗中出现“齐山”,显然是题咏泰山附近杞梁妻庙之作。据此而推,“贞女山祠”所祀也应为杞梁之妻(或因祠近徂徕、梁父之山,故称山祠)。
还有一点,便是“贞女山祠”在后世被称之为“怨女城”。明弘治《泰安州志》卷二《古迹》云:“怨女城:故址在州东四十里。”又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云:“怨女城:在泰安州城东四十里。”清人叶圭绶考其地即贞女山祠,所著《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七《杂考·泰安县》云:“怨女城:一作燕语城,县东六十里。或曰:红山之北麓有似城形,非城也。考《魏志》:梁父有贞女山祠。同年密云路于其地得古砖。又同年新泰王青藜云:其地甚似古庙址,当即贞女祠也。”“怨女”应是“贞女”的另一称谓,此女既“贞”且“怨”,自非杞梁妻而莫属。
基于以上四点,我认定《魏书》中的“贞女山祠”,便是杞梁妻祠。而中国最早的孟姜女祠出现在泰山脚下,无疑显现了姜女故事与泰山一地的深厚渊源。
——附带说明,贞女山祠(怨女城)的遗址,至今犹有迹可觅,在今泰安市岱岳区崅峪镇城前村北有高台地,传为怨女城址。《泰安市志·文物》称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5米。地面遗物有汉代的布纹瓦、豆、盆、罐的残口沿及小筒瓦、太阳纹砖等,剖面有灰坑、红烧土及夯土痕迹。这一遗址是否就是北魏贞女山祠的确切所在?可留待考古专家作进一步追寻。
综合以上考论,可以获知,孟姜女故事之与泰山发生联系,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由于齐大夫杞梁族出杞国,故里在今泰山附近,因而在此后的杞梁妻故事中衍生出哭杞城、投淄水、崩梁山等发生在泰山地域内的情节;而最早奉祀杞梁妻之祠—―“贞女山祠”在泰山出现,也与这番因缘有关。笔者新发现的泰山唐碑中“梁妻大哭之城”的文字,则表明至迟在唐代,在民间俗说中,杞妻所哭之城已被指实为齐国长城。基于诸端,我们遂可进一步认定:泰山地区,正是传唱千年、流布全国的孟姜女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原文刊于《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泰山周郢的BLOG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萧放]明清时期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
下一条: ·[龙本坤]谈谈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认证和适用
   相关链接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水文化景观叙事研究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常莹莹]民间口头叙事与地方风物互构·[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袁学骏]耿村的孟姜女传说生态
·[黎敏]从《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看其传承的内在动力·[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黄昉]孟姜女故事的衍生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
·[马知遥]孟姜女传说:产业化开发的可能·[张士闪]从故事到事件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