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郢]孟姜女故事与泰山
  作者:周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6 | 点击数:11502
 
 
二、杞梁姓族与古杞地
 
不仅孟姜女(杞梁妻)哭城故事与泰山大有关联,而且其历史原型也与泰山地区颇具渊源。因近年泰山杞器的出土及杞文化研讨的开展,使人们对杞梁姓族与其里籍问题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历史上的杞梁,为齐之大夫,其姓杞氏,亦有源可溯。据《元和姓纂》卷六“杞”云:“姒姓,夏禹之后。周武王封东楼公于杞,后为楚所灭,子孙氏焉。(望出)齐郡。齐有杞殖,字梁。今齐州有杞氏。”又《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以国为氏》:“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子孙以国为氏。”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中称:“杞梁只是姓杞,并非杞君。”(《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16)但从姓氏源流上考索,杞梁系出于杞国公室。春秋时杞国为齐之附庸,国人多求仕于齐(如齐相鲍叔牙亦为杞君之后)。杞梁仕齐为大夫,当因此故。
杞梁姓族早已引起研究者之注意,但目光往往只锁定在传为杞国所在的河南杞县或山东昌乐两处地点上,故顿感处处凿枘、种种不合。如顾颉刚先生云:“杞国在今河南开封道中间的杞县,莒国在今山东济宁道东北的莒县,两处相去千里,何以会杞梁战死于莒国而其妻哭倒了杞城?”(《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16)而今杞器的出土与杞国故都的考定,遂使此项疑窦顿解,障翳一清——自清道光以来,在新泰市境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铭辞皆有“杞伯”之文,于是开始引起学界重视,有学者认为此为杞国曾东迁新泰之证。至20世纪80年代新泰又相继出土了与杞关系密切的“淳于”等戈,湮没千年的杞史渐次浮出水面。1999年中国先秦史学会在新泰召开“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对杞国史进行集中探讨。最后“与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晚至春秋时起,杞国就迁于今山东新泰定都,新泰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杞国古都的地位是有据可查。”(中国先秦史学会等编《杞文化与新泰》页535,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借助这一杞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可以对孟姜女故事的地域变迁产生新的思路。杞梁姓出杞国,则杞国故地自应为其家族故地所在。可为此说提供旁证的是:在最初流行的杞梁妻故事中,杞妻大哭之城都被认定是杞城,这在汉人王充《论衡·变动篇》、邯郸淳《曹娥碑》及晋人崔豹《古今注》等书上所记全然相同。杞妻哭夫于丈夫故家,合乎人伦事理,故事中这一地点的设置,正暗示了杞梁与杞城的密切联系。
以上我对杞梁姓族地望的一番推考,不期又在泰山地区方志上获得印证。泰山以南宁阳县境之石碣集,相传古有“范七郎庙”,附近有“范郎石”等遗迹,咸丰《宁阳县志》卷十《古迹》云:
 
范郎石:《旧志》云:“在石碣社,俗传范郎筑长城经憩于此,亦不知何许人。”按《琴操》云:“范杞梁妻者,齐邑范梁殖之妻所作也。”世传秦筑长城,有范郎之妻孟姜送寒衣于城下,闻夫死,一哭而长城为之崩。乃系因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附会者。今以此石属之筑长城之范郎,何耶?
 
按志书中所说之范郎石,在今宁阳县葛石镇石碣集村正南(毛、建、钱三家林之间),据村民建玉法(71岁)、周永成(67岁)讲述:石为古陨石,重千余斤,长1米,高80公分,圆形,色红。上世纪80年代被人分解运走。石紧靠南北大路,传说范喜良修长城时,曾经过此地,憩于石下,故名范郎石。附近旧有范七郎庙,久毁。(2007年3月8日调查)
按孟姜女庙分布甚广,而范郎庙则殊不经见,目前所知仅有二处,一在河南杞县,另一则在宁阳。考今宁阳境春秋时为成邑,一度为杞国辖地(《杞文化与新泰》页198)。范郎庙在宁阳出现,极可能是缘于杞梁与杞国的家世渊源。
综上所考:泰山附近,实为历史上杞梁之家族故地;后世传说故事中杞梁妻与泰山发生联系,其源头均应于此。——这正是泰山成为“孟姜女故事区域”的史实背景。
 
三、杞梁妻故事中的淄水、梁山之地望
 
早期流传的杞梁妻故事中出现的淄水、梁山两处地点,也与泰山一带地域有关。
先说淄水:汉代刘向《列女传》卷四《贞顺传》称杞梁妻哭城之后,“遂赴淄水而死”。蔡邕《琴操》亦称梁妻“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顾颉刚先生曾认为“淄水离杞城较远”(《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35),崩杞城与投淄水在地点上不甚吻合。显然顾氏是将故事中的淄水,认定为齐都临淄之淄水了。
但淄水本有数条,所谓有“鲁之淄”,有“齐之淄”(光绪《宁阳县志》卷六《山川》)。其中一条流经今新泰境内,《水经注》卷二十四云:“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西南流迳菟裘城北,……又迳梁父县故城南,……又西南迳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这条入汶之淄的流域正在古杞国封疆(今新泰境)。故事中杞梁妻哭崩杞城之后,投身于淄水,是非常切合这一带地理环境的。只是由于杞之淄水声名不著,读者往往误以为齐之淄水,顿感于地理上错谬不合,至晋崔豹《古今注》述梁妻事,遂把“投淄水”改易为“投水”而终。但早期文本中保留下的“淄水”地名,却再次显示了其故事与泰山的内在联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泰山周郢的BLOG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萧放]明清时期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
下一条: ·[龙本坤]谈谈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认证和适用
   相关链接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水文化景观叙事研究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常莹莹]民间口头叙事与地方风物互构·[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袁学骏]耿村的孟姜女传说生态
·[黎敏]从《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看其传承的内在动力·[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黄昉]孟姜女故事的衍生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
·[马知遥]孟姜女传说:产业化开发的可能·[张士闪]从故事到事件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