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 苑利 顾军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26392-3
出版日期: 2009-11-9
页数: 320 页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为终极目标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专供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人士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基本理论的专业级教材。该书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苑利夫妇是我国最早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第一批学者。早在2002年为文化部起草《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后改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总体规划时,便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的关注。2003年,苑利先生参与了日本住友财团赞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项目,同年赴韩,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与考察,写出了《文化遗产学》一书。归国后,又与顾军教授共同撰写了《文化遗产报告》一书。这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批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方面的学术专著。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在已经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内部专家征求意见稿,2007年版)的基础上,花费数年时间七易其稿写成的一部专著。从2002年算起,可谓七年磨一剑,不可谓不认真,不可谓不严肃。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分上下两编。
上编从定义入手,分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与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理论创新随处可见。
下编始自第八章。在这部份,作者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范畴、普查申报要点以及开发活用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生活知识与生产知识、传统节日与仪式,以及文化空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八大类别,进行了详尽的个案分析。
该成果的问世,将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苑利,男,1958年1月生,山东省齐河县人,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代表作有《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从稻作文化看韩民族的文化源流与发展》、《中国民俗学教程》等多部,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等学术丛书20余部,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文联“中国文艺理论创新奖”、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国家级奖项多次。
顾军,女,1963年1月生,北京人,历史学硕士。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系主任,北京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成果有《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北京的四合院与名人故居》、《文化遗产报告》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