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0 | 点击数:13754
 
微山县马坡乡明代梁祝墓墓碑的出土,对我们进一步揭开这个谜底有着重要帮助。碑文全文如下:
 
梁山伯祝英台墓碑记[15]
丁酉贡士前知都昌县事古邾赵廷麟撰
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杨环书
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
外纪二氏出处费详。迩来访诸故老,传闻:在昔济宁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钜富,乡人呼为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显耀门闾,独予无子,不贵其贵,而贵里胥之繁科,其如富何?膝下一女,名英台者,聪慧殊常。闻父咨叹不已,卒然变笄易服,冒为子弟,出试家人不认识;出试乡邻不认识。上白于亲毕,竟读书乃振门风以谢亲忧。时值暮春,景物鲜明,从者负笈过吴桥数十里柳荫暂驻,不约而会邹邑西居梁大公之子,名山伯,动问契合,同诣峄山先生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旷定省,言告归宁。倏经半载,山伯亦如英台之请,往拜其门。英台速整女仪出见,有类木兰将军者。山伯别来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迤东。西庄富室马郎亲迎至期,英台苦思:山伯君子,吾尝心许为婚,并无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以成室家之好。更适他姓,是异初心也。与其忘初而爱生,孰若舍生而取义,悲伤而死。少阒,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马郎旋车空归。乡党士妇,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生前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越此岁久,松揪华表,为之寂然。俾一时之节义,为万世之湮没,仁人君子所不堪。矢引惟我朝祖宗以来,端本源以正人心,崇节义以励天下。又得家相以之佐理,斯世斯民何其幸欤?
时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
总督粮储新泰崔公讳文奎,道经顾兹废圮,其心拳拳,施于不报之地,乃托阴阳训术鲍恭干,昔有功于张秋,以奉禄,近有功于阙里,书以奏名,授今兹托无用其心哉!载度载谋,四界竖以石,周围缭以垣,阜其冢,妥神有祠,出入有扉,守神祠有役。昔之不治者,今皆治之;昔之无有者,今皆有之。始于十年已亥冬,终于今岁丙子春。恭干将复公命,请廷麟具其事之本末,岁月先后,文诸石。不得已而言曰:土帝降哀不啬于人,惟人昏淫丧厥贞耳。独英台得天地之正气,萃扶舆之倩淑,真情隐于方寸,群居不移所守,生则明乎道义,没则吁天而逝。其心皎若日星,其节凛若秋霜,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俗,有关世教之本不可泯也。噫!垂节义于千载之上,挽节义于千载之下。伊谁力欤?忠臣力也,忠臣谁欤?崔公谓也。不然,太史尝以忠臣烈女同传。并皆记之。
捲里社   林户符孜
正德十一年丙子秋八月吉日立
石匠  梁圭
 
碑文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讲述梁祝传说;第二部分讲述重修梁祝墓并祠的缘起。通过碑文,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点:
一,从碑文的前半部分看,当时流传于山东济宁的梁祝传说除爱情主题外,还具有宣扬孝道的倾向。碑文中记载的梁祝传说讲,祝父见“世之有读书者,往往至贵”,而自己仅有一女,故“咨叹不已”,为了“振门风以谢亲忧”,祝英台“变笄易服,冒为子弟”,外出读书。总之,传说讲,祝英台外出读书是为了尽孝。
二,从碑文的下半部分看,参与重修梁祝墓并祠的士大夫,从梁祝传说中看到的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以为祝英台的事父至孝及对梁氏的矢一而终,“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俗,有关世教之本不可泯也。”
三,因为流传于济宁的梁祝传说中孝主题的客观存在,及上层士大夫从梁祝传说中看到的教化价值,重修梁祝墓并祠得到了皇帝的恩准,也得到了不少社会名流的支持,邹城五十七代亚圣公孟元额就参与了此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陈金文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振犁]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下一条: ·[陈金文]《梁祝》传说缘何不能称“第一
   相关链接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刘韵鸥]明代戏曲与宝卷中“女转男身”母题的交融与演变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
·[徐赣丽 张寒月]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王春燕]地方传说在当下的景观重建生产与文化记忆愿景
·[张柏惠]“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江苏扬州明代文昌阁大修 三层屋面重现古貌·[李俞霏 梁惠娥]明代中后期山东婚丧礼俗管窥
·[张润平]岷州宝卷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张隽波]明代历书中的节气定位探析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张勃]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
·[周佳宁]明代冠礼的复兴·[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藏学专家:“格萨尔”研究最早始于明代·[纪德君]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之双向互动现象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