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刘道超]论太岁信仰习俗
  作者:刘道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9 | 点击数:16541
 
由此可知,自先秦迄清,我国古代社会流行的太岁禁忌,主要表现在修造、移徙和战争三个方面。民间则集中于修造动土和移徙,汉以后,大多限于前者。
世人对太岁的信崇与畏惧,使“太岁头上动土”一语,成为触犯强有力的人,自取祸殃的代名词。《古今杂剧》元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二:“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水浒传》卷二:“史进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可以说,太岁禁忌,是我国社会传承最久、最广泛的俗信之一,并且至今依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
 
二、太岁信仰之由来及实质剖析
 
那么,这位信仰至为广远的太岁究竟是何方神圣,具有如此巨大的神力呢?
《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又《保章氏》:“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郑康成并注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而小周。”贾公彦疏曰:“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为阳右行于天,一岁移一辰。……太岁(为阴)左行于地,一与岁星跳辰年数同。”我们由此知道,“岁”即岁星,又称木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行一周天,(实为11.86年)因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的位置,作为岁名。这便是岁星纪年法。但岁星运行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古人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顺序正好相反。为避免这种不方便,古人便假设一个与岁星相应的星,作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以这个假设的星每年所在部分来纪年。这个假设的星就叫“太岁”,又称“岁阴”、“太阴”、“天一”、“摄提”、“青龙”。[6]这种纪年法就叫太岁纪年法。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等。《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太阴在卯,岁名曰单阏。”
据《史记·天官书》及《淮南子·天文训》等书所载,太岁与岁星二者顺逆相值,互相对应。《史记·天官书》说:“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单阏岁:岁阴在卯,星居子。执除岁:岁阴在辰,星居亥。大荒骆岁:岁阴在巳,星居戌。……”所以《协纪辨方书》说:“今按岁星右行于天,太岁左行于地。岁星岁移一辰,十二年一周,故曰岁星。则历之太岁,即是保章氏所云十有二岁,并非别有太岁。顾太岁者,岁之神;岁星者,岁之星。举太岁以表岁星则可,谓太岁即岁星则不可。”这就清楚地说明,民间或历书中所说的“太岁”只是岁星之“神”,是虚拟的,并非另有一叫做“太岁”的星。古人创造太岁纪年法,只是为了使之与十二辰方向顺序一致,以便于实际利用。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以太岁纪年极为久远。上引《荀子》、《尸子》所载武王伐纣东面迎太岁之事,表明至晚在商末周初即已采用太岁纪年法了。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十九引古本《山海经·海外南经》:“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经之以太岁。”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太岁的三点认识:
1、太岁是岁星(即木星)的假设星名,岁星为实、为雄,太岁为虚、为雌;
2、太岁向左顺行,岁星向右逆行,约十二年一周天;
3、太岁与月建即斗建,二者运行的方位次序是相应的。
由此产生第二个问题:既然太岁只是一个“莫须有”的虚拟之星,为什么又具有如此巨大的神力,世人避之唯恐不及呢?这是了解我国民间太岁信仰之本质最为关键的问题。要破解这一疑点,必须将太岁所代表的岁星的有关情况弄清楚。
岁星,即木星,是古人凭肉眼即可观察得到的太阳系五大行星之一。《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索引》引《天官占》云:“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星,一曰纪星。《物理论》云:岁行一次,谓之岁星,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因为从地球上观察,岁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变动约一个星次,所以古人即用其所在位置来纪年。这便是上面提到的岁星纪年法。
但古人观测日月五星及其它星辰的运行变化,绝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四时更替之节律,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的目的。即如《汉书·艺文志》天文类序所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意思是说,通过推步计算日月五星等星辰在二十八宿间的运动变化,来纪录与人事的吉凶祸福有关的星象变异,圣王据以参政;观测天文的目的,是为了察知社会时事的变化。在古人看来,所有天象,不论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都“与政事俯仰”,都是反映“天”的意志的“天人之符。”[7]这是基于万物有灵、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思维体系。古人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体例庞大深奥莫测的星象学。
在我国古代的星象学系统中,每一个星宿,包括日月、五星、北斗、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四象(即东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北方玄武七宿,合称二十八宿)等数不清的众多星辰,乃至瞬息即逝的流星、彗星,无不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刘道超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道超]论我国民俗中的理财之道
下一条: ·[刘道超]七七丧俗发生发展之根源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